2008年10月5日 星期日

投資人,分析師,記者,三者的基本差異


您是否覺得每次看報紙買股票總是淒慘收場?您會不會覺得法人總是放消息倒貨坑殺小股民??事實上,真象不一定是這麼惡劣,這只不過是不同身份產生的必然結果.媒體與法人再怎麼有道德,還是一樣甚麼都不會變!

1.投資人要的就是獲利:

不論是剛準備用3000元台幣買定時定額基金的投資新鮮人,還是在市場打滾60年的股神巴菲特.其實基本思考的方向都是一樣的"在有限的風險下追求最大利潤.""風險"是一個隱性的選項,當選擇正確時,就不會反應到對帳單上.因此分析師都不愛提.但這卻是投資人的第一考量(請參考:從前景理論(Prospect Theory)看追價時機 ).對分析師而言.風險實現時,只要人間蒸發,三個月後又是一條好漢.但投資人永遠不可能這麼做.對於看到的分析資訊.只要仔細看一下對錯誤時的風險對應策略.就能輕易的篩除嘴砲大師.能在風險與獲利這個賽局上取得最佳解答的才是贏家.

2.分析師要的是讓你覺得他準確:

不論是IMF,國家財經研究單位首席經濟學家,還是電視上歪嘴大吼的小投顧分析師.通通都一樣.這些人要的是以"專業"猜到未來.因此只需要考慮機率較大的發展可能即可.偏市場派的分析師還會考慮到甚麼樣的說詞最能得到群眾的認同.結果90%以上說法都會偏向漲時看漲跌時看跌.各種的專業與理由只是拿來包裝"還有高點 or 還有低點"罷了.這些精通描述現狀的言論加總起來.其實就等於"一般輿論".長時間下來勝率會接近50%.可是投資人大部份在情緒高昂時特別容易相信分析師.投資人以為聽到專業,其實只是照到一面精巧的鏡子.坑殺投資人的不是別人.其實是投資人自己強化了自己的盲目.不過多看這些分析.能讓我們快速掌握現狀.還是有些助益的.

3.記者要的是點閱率與市場目光:

要引起注意.不一定需要準確.真正需要的是聳動.定存2%利率0風險.但記者不會寫篇專文特別報導.觀望是交易中重要的環節,記者不會報(分析師也不能經常說自己看不懂).因此有時記者不但會報名人的分析.還會大肆宣傳各種反市場評論與看法.鶴立雞群能引人目光.這也造成台灣投資人反市場心態特別濃厚.不過由於記者會盡力找尋新資訊.因此多看新聞報導還是取得第一手資訊的主要管道.只不過要好好分辨哪些是資訊,那些是無用評論.

結論:

與其相信各種專家.我更寧願相信新事件時一般投資人的決策.這個決策.就是市場行情顯示的走勢.

延申閱讀:
投資大師們的金融詐騙術(二):永遠的啦啦隊
如何擺脫散戶情結?

加入書籤:MyShareHemiDemi BaiduGoogle Bookmarks Yahoo! My Web Del.icio.us Digg technorati其他更多書籤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