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賦改會討論徵收碳稅,引發熱議.這個議題,已經不是台灣是否該發揮崇高道德與環保責任的問題了.過了年底.碳稅很快就會變成眾多企業必需面對的難關.不論台灣最後決議要不要徵都一樣.
碳貿易保護主義應對術
美國最新2009年6月通過《清潔能源和安全》法案(眾議院版本)中提出,在2012年後,如果進口產品產地的行業溫室氣體排放量高於美國同行業的排放量,則總統有權對這些進口產品徵收“邊境調節稅”。
這是歐巴馬上任之後,由於與中印的氣候協商一直無法取得實質進展後.最強硬的措施法源.雖然它給了美國總統超級權力.但若每個國家自己對高排放徵收碳稅.美國要再加徵關稅就無法在國際貿易談判上站得住腳.
正因如此.全球都在加速碳稅立法的制定:
徵碳稅 歐美已上路
法國政府上月宣布,將針對石油天然氣與煤炭等能源課徵碳稅,每噸碳排放課徵十四歐元(台灣目前規畫,1噸750元台幣大約等於15.4歐元.差不多)
歐美鬍子刮好了.再來就等著修理亞洲.越早進行.企業就有越長的時間緩衝因應.駝鳥心態.只會眼睜睜被歐美合法搶劫.
冷眼集/挨閣揆一巴掌,賦改會挺得住?
很不幸的.台灣還在慢慢來.結果到底會怎樣.你我都是白老鼠.未來一定能深刻體會!
延申閱讀:
哥本哈根新氣候協議的最大贏家可能是貿易保護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