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界把這現象稱做Circular Mill,而Circular Mill 之所以會形成,是因為螞蟻找不到原來的蟻群時,就會遵循一項極簡單的規則:緊緊跟隨前面的螞蟻。結果就形成了一個在原地打轉的大圓圈。
從眾行為本身是生物為了減少嘗試錯誤成本,增加效率所演化出來的本能.但在少數情形.有可能讓群體集體滅亡.人類也是群居性的動物.從眾是每個人的天性!當人數夠多時,人們會放棄依賴自己的知識,轉而模仿其他人的行為.
英鎊的機會2008年11月20日這篇文章中可以看到.因美股大跌再度挑戰低點.blog內留言出現最密集悲觀看法.這是不是相同的旅鼠行為?當下不論是技術分析,基本面數據,媒體評論,清一色告訴你完蛋了.因為這些資訊都是從眾的人們在製造與解讀.想要解開謎底.必需從其他地方找線索:
1.理工科有學過微積分的都知道.無窮級數的積分必需要收斂才有解.如果金融分析中的多空因子變成無限循環.那就表示一定有錯.因為大家都知道股市必定有底.以現在為例.因為經濟不佳,所以需求減少.需求少,因此物價跌,通縮發生.企業虧損.股價下跌.因企業虧損,人民財富縮水,消費與借貸縮減.所以經濟更不佳.沒完沒了.如果這是對的.那股價應該通通=0.不然就是其中一個環節陷入捷思偏誤.而最可能出錯的.就是市場價格!
2.古代人航海,在茫茫大海中左看右看都是海天一色,分不清方向,在波浪中連自己是否走直線都搞不清楚.要怎麼辦?找尋一個不變的訊號當標準.就可以作判別.於是航海人都知道要看北極星...因為只有這顆星不會動!金融市場幾乎沒有不變的真理與標竿.經濟學的發展尚不足以給出答案.那最好的標準有兩個.一個是過去數百年來不斷重複的歷史案例.雖然人類知識不斷進步.但人性永遠不變.另一個可行的標準是找尋經過歷史考驗過的大師.那就是巴菲特!
巴菲特光環不敵恐慌賣壓 Berkshire股價創23年來最大跌幅
過去50年,巴菲特用帳戶打敗市場與大眾(請注意.那些用自傳,文章與頭銜撐起專業的大師們不算數).現在市場再度認為巴菲特錯得離譜.這時該你該相信誰呢?
延申閱讀:
畢馬龍效應(Pygmalion effect):自驗預言在金融市場造成的災難
加入書籤:










1 則留言:
我第一次看到版大的文章
是次貸發生前的"我有頭皮發麻的感覺"
這在當時,大概是唯一覺得次貸事情很嚴重的文章
這篇給我的啟發很大
也讓我從媒體的群眾洗腦中稍稍懂得脫離
後來,全部分析師+媒體+名師看好中國取代美國
版大也是最先唱衰中國的,這無關政治或民族情節
只是單純以各國經濟層面狀況來推論
從那時到現在
老師都是微笑地接受被網友質疑
只有等事情發生了,那些聲音才會認輸消失
我一直很佩服版大
您大概是我看到唯一把經濟理論和實務結合地如此好的老師
任何趨勢的推論背後都有其經濟理論支持
p.s:我現在才知道,原來我當年唸的經濟學是在生活中會發生的事,而非空泛的論文...Orz
dora.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