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27日 星期一

經濟蕭條與資本市場崩潰的唯一解決方案


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通膨!

從前一篇貨幣的本質(從貨幣本質看2008金融海嘯)我們可以知道.當貨幣數量因借貸遠高過真實資產與人力時.就很容易發生經濟衰退.但要引發蕭條與資本市場崩潰.卻是因為缺乏可信任的貨幣.以及交易這個商業行為消失.

如果大家花一些時間研讀1933年的文獻你會發現.當年美國失業率超過25%,人人難以溫飽.但是農產品卻是價格無限低迷,生產過剩!於是羅斯福作了一個決策:農業減產!廢耕棉花田,殺掉小豬.(請參考史海回眸)這個看起來似乎會害死窮人的政策.最後卻成為解決失業的重要一環.讓千萬人溫飽.如果各位再多研究一下美國金融史.各位又會發現.只要是打仗開戰.永遠對經濟好.(戰敗例外).原因就是打仗能把許多人勞動的成果,拿去砸爛填海.....當資產無故消失後.貨幣就會貶值...戰爭對經濟的影響,除了消耗存貨以外,更重要的是通膨.當然,收購黃金後直接讓美元貶值.更是最撤底的通膨手段!

怎麼通膨有時像撒旦,有時卻能辦演上帝??

從宏觀的角度來看,通膨其實不是太大的問題.今天我能生產10個麵包,吃掉5個.5個拿去換服務.不論媒介是10個貝殼,還是1000張花花綠綠的廢紙.我的生活都不會有變化.當通膨太快時.金錢會失去價值儲藏的功能.這也不是大問題.德國在1923年的惡性通膨就是現在的辛巴威翻版.但德國還是有生產力.15年後又所向無敵的稱霸歐陸.但是通膨會造成股市與房市不當的資產膨脹.而且膨脹速度快過通膨.於是透過資本市場形成隱性借貸.最後股匯市都不被信任,災難發生.

但是蕭條與嚴重通縮的後果卻嚴重很多倍.因為存貨過多.商品價值降低.大家不願拿錢出來交易(表面上錢看起來最有價值).或者市場無法經由借貸,透過貨幣乘數產生足夠的貨幣.這時金錢失去了最重要的功能"交易媒介".那交易衰退.所有人都一起變窮(請自行研讀貿易原理).在這樣的情形下.央行會降息試圖讓貨幣無收益.自然產生流通.但貨幣乘數依然無效時.那就是凱因斯說的貨幣流動性陷阱.這時就要用更激烈的手段.直接減少貨幣本金的價值.這時.通膨就是讓金錢回復流通的無敵工具.


通膨不只是讓美國走出1933年的蕭條.1985年後美股大漲10倍.造就資本市場最輝煌的年代.除了冷戰結束以外.廣場協議密約讓美元對日元大幅貶值更是核心原因.(當年最能威脅美國霸主地位的就是日本,貨幣地位等同現在歐元)

2008年的金融海嘯最終章.應該還是美元狂貶會可能發生.到時股市可以在經濟無任何好轉跡象之下.直接挑戰歷史高點.

延申閱讀:
廣場協定Plaza Accord介紹(1985)

加入書籤:MyShareHemiDemi BaiduGoogle Bookmarks Yahoo! My Web Del.icio.us Digg technorati其他更多書籤

4 則留言:

財富的本質:財富來自於生產,商品數量決定貨幣的價值!原3/4債務世界 提到...

錢不是不夠,是錢被過度集中了,萬一這些夠多的錢被人家給拋出時,就慘了!

有空來我家玩哦^^

http://www.wretch.cc/blog/jamesz1010

大頭 提到...

版大 所謂1930年代的文獻 該從哪裡著手

匿名 提到...

最近發現了貴 blog, 拜讀了不少兼顧時事與理論的高論 :)。對於以通膨來解決經濟蕭條問題, 部落主的這篇見解對於美國應該有不少的參考價值, 但敝人倒有一點不同的淺見。主文所提的完全是以美國為例子, 但那可能只是特例, 而非通則。廿世紀至今, 美國人面對的戰爭都在海外, 本國生產設施與基地不會受到破壞, 戰爭反而能助長生產能量的釋放。然而在阿爾幹半島、非洲的戰爭不是內戰、就是波及大量本國土地的戰爭, 無論戰勝、還是戰敗, 都會嚴重通膨, 但經濟基礎已受到破壞, 多年難以復興。

其次, 以貨幣貶值來強化貨幣的流通性, 也不見得可行。其一, 美國是低儲蓄率(在此波金融危機前基本上是零淨儲蓄率)的國家, 台灣卻一直是高儲蓄率, 美國一向以消費為經濟成長的主要貢獻因子, 但是貶值卻會直接讓台灣人的主要資產縮水, 在消費平均傾向低於美國人的現實下, 以貶值促進流通以增長經濟的假設本來就會打了折扣, 高儲蓄率的國家在面臨資產縮水時的反應並非是像低儲蓄率的美國人那樣「急著趕快把錢花出去」, 而常常是「那更不可以亂花錢」。並且台灣歷史上也有貨幣急貶的時期, 1940 年代末期舊台幣狂貶時, 台灣的經濟只有更慘, L/C 被貿易對手國的押匯銀行拒收, 最後還是靠發行新台幣來穩住幣值才讓經濟有重新發展的機會。

在國際資金流動上, 美國的低利率並不會讓資金外逃, 終究美國有政府公債作為國際上最高信評等級的外匯準備資產, 不論願不願意, 各國會傾向於協助支撐美元的匯價(買美債)。但台幣若一再以降息為持續貶值的手段, 外資外逃卻無法避免, 近月就發現由於資本帳流出的額度高於商品貿易帳流入的額度(順差), 台灣的國際收支帳已呈現赤字。並且台灣最大進口國日本的日圓由於套利交易平倉潮的因素維持強勢, 台幣趨貶會加重進口商的輸入成本, 不少製造業將會面臨成本提高的難處。台灣終究是淺碟型經濟體, 經濟生產上的循環過程極為依賴出口與進口, 與美國那種以內需為主、貿易依存度低的國家還是有異──在經濟面臨困境時, 台灣通常得考慮到進出口能否擴張的問題, 但美國政府就只集中焦點於內部市場上, 乃有其因。

美國的經濟型態與消費習慣與台灣有很多的差別, 美國的經濟史或經濟學家的主張在推用到台灣時, 其實是要有所斟酌的。長期低利率環境反而助長金融投機高槓桿的盛行, 造成更嚴重的金融危機(這次就是顯例), 幾家知名國際信評公司的主權評等中, 在金融健全度與自由度評分越高的國家在這次的危機中受創最重, 反而像台灣這種在一百多名的「金融不健金」國家的銀行體系卻仿佛有了防火牆, 損失因此比較有限。信評公司以「全球資本化」為建構其評等標準的大原則, 但其實原則只是假說, 並無法保證在任何時期、任何國家都可一體適用的。別忘了, 雷曼公司的連動債在出問題前, 信評公司可是給予它極高等級的評價呢。以上只是小小的意見。

Jacky 提到...

現在回過頭來看,通膨的跡象越來越明顯,明年會不會讓美股再創新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