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大家都在談經濟衰退.那我們就來認真的回顧一下這件事如果發生,到底會怎樣.經濟衰退(recession)的定義就是實質國內生產毛額 (GDP)--經通貨膨脹調整後--連續二季下降。這是經濟學家比較能接受的說法.
上一個因房市泡沫導致經濟不振最有名的就是日本.那日本是何時才看到經濟數據顯示衰退呢?從實質GDP指標看,從1991年到2002年中有兩年呈現負增長,分別是1998年和2001年,下降0.7%和1.2%。名義GDP有三年爲負增長,分別是1998、1999和2001年,下降1.3%、0.7%和2.5%。1991年到2002年,實質GDP年均增長1.1%,名義GDP年均增長0.8%。
再比對日經指數走勢圖:
1991年到2001年這10年內.最值得掌握的兩段日股多頭行情.一段是1995~1996.也就是李森日股慘賠之後.另一段是1998~2000.也就是大家都親眼看到GDP轉負,經濟已經衰退後.
美國更有趣:
美國道瓊指數在1964年—1998年間的前17年和後17年的走勢完全不同。
第一個17年:1964年年底道.瓊斯指數爲874.12點,1981年年底爲875.00點,17年間增長0.1個百分點,幾乎原地踏步。第二個17年:1981年年底道.瓊斯指數爲875.00點,1998年年底爲9181.43點,17年間上漲超過10倍.
1964年—1998年間美國股市整體走勢與GNP走勢完全相背離。在股市低迷的第一個17年間,美國GNP增長率爲373%,而在第二個17年的大牛市期間,美國GNP增長率只有177%
1981年發生了甚麼事??1981年是美國近50年來最嚴重的停滯性通膨引發經濟衰退.GDP負成長!
股市走勢包含了許多其它的因子.並不止是經濟成長.而且可以與經濟成長走勢背離數十年!
就算您仍確認新興市場沒有一片烏雲,美國看不到任何曙光.當您想大規模轉移投資目標前.還是冷靜想一想比較好.
延申閱讀:美國經濟數據介紹US Economic Indicators
加入書籤:
2008年1月29日 星期二
Butterfly effect:法興事件蝴蝶效應
法國興業集團1月24日披露巨額損失事件,被視為是近期全球股市過度暴跌的原因之一.21~23日共500億歐元的股市期指倉位在市場平倉.造成了7年來最大跌幅.事隔一周,歐美股市大致都收復了21日以來的跌幅.但亞洲卻不是這麼一回事.許多國家不但反彈乏力.上海股市更擴大跌勢下探4400點.
法興交易員亂搞,中國股市倒大霉?
回首2000年科技股泡沫的起點:大家可以看一下當時的評論:
納斯達克爲何震蕩不安?
其實很類似.泡沫破裂的起點都是技術面調整.但主跌段的開始經常會經由奇特的理由引發,讓人覺得殺低跟本不應該.1990日股40000點的高峰由第一次波灣戰爭戳破.2000年是微軟官司.2008這次是法興大虧損.泡沫是被鋼針還是手指戳破不重要.重要的是泡沫破裂,多殺多的連鎖效應一但啟動.就無法中止.
去年夏天,人人都在談論A股泡沫現象.如果當初全球經濟學家的研究結論是對的.那現在就是該害怕的時候.泡沫破裂的過程:
第一階段是PE值本益比的修正.然後伴隨完全不會讓人感到害怕的理由.
第二階段是EPS獲利的修正.伴隨經濟減緩的憂慮.
第三階段是進一步金融危機的產生.充滿絕望的感覺(911只是美股跌勢的中點.末段是恩龍,worldcom帶來對美國會計全面的不信任+Sars恐慌)
歷史,似乎又重演了.
加入書籤:
2008年1月28日 星期一
停損,困難度在哪???
停損,困難度在哪???
使用槓桿交易時,停損的障礙會遠比想像中高.來看看若行情到了真的要停損時會是什麼樣的情況…
假設3000美金保證金作多歐元50K在1.36,結果行情跌到1.33
1. 進場時,原先使用的槓桿是16倍,但是當行情1.33時,賠了1500元,你在看錯一直賠錢時卻使用了33倍的槓桿!!但是你卻沒認知道槓桿偷偷被放大了
2. 3000元時,行情漲50點,資金3000變3250.成長8.3%,但賠了300點後若真的等到50點反彈,資金會是最低點的16.6%,你會更加期待小小的反彈發生
3. 賠了300點後,可用保證金剩500,換算斷頭價1.32,你會出現都賠1500了,剩500就跟他拼了.這種無腦的衝動.
4. 1.36買進的歐元,若有看過基本面的原因,一般都是深思熟慮得到看好歐元的結論,到了1.33,有90%以上機率仍然會看好歐元.你會覺得1.33更物超所值
結果,你可能偷偷改停損價,或是突然不想停損,結果幾天之後更後悔
怎麼辦????????
解決方法:
1. 把停損價設在你心態還沒出現扭曲的價位.比如說1.35只賠100點時
2. 縮小槓桿讓跌了300點你還是能自在的作判斷.比如說下單只下10K
3. 沿路分批停損.比如說停損掛1.35,1.3450,1.3400,1.3350,1.3300,各10K
4. 把計畫寫下來,不相信你可以一直改停損還能無動於衷!!!
停損,惟有從實務中確認自己的想法,才可能磨練出順暢的交易模式
這是沒有捷徑可尋的
使用槓桿交易時,停損的障礙會遠比想像中高.來看看若行情到了真的要停損時會是什麼樣的情況…
假設3000美金保證金作多歐元50K在1.36,結果行情跌到1.33
1. 進場時,原先使用的槓桿是16倍,但是當行情1.33時,賠了1500元,你在看錯一直賠錢時卻使用了33倍的槓桿!!但是你卻沒認知道槓桿偷偷被放大了
2. 3000元時,行情漲50點,資金3000變3250.成長8.3%,但賠了300點後若真的等到50點反彈,資金會是最低點的16.6%,你會更加期待小小的反彈發生
3. 賠了300點後,可用保證金剩500,換算斷頭價1.32,你會出現都賠1500了,剩500就跟他拼了.這種無腦的衝動.
4. 1.36買進的歐元,若有看過基本面的原因,一般都是深思熟慮得到看好歐元的結論,到了1.33,有90%以上機率仍然會看好歐元.你會覺得1.33更物超所值
結果,你可能偷偷改停損價,或是突然不想停損,結果幾天之後更後悔
怎麼辦????????
解決方法:
1. 把停損價設在你心態還沒出現扭曲的價位.比如說1.35只賠100點時
2. 縮小槓桿讓跌了300點你還是能自在的作判斷.比如說下單只下10K
3. 沿路分批停損.比如說停損掛1.35,1.3450,1.3400,1.3350,1.3300,各10K
4. 把計畫寫下來,不相信你可以一直改停損還能無動於衷!!!
停損,惟有從實務中確認自己的想法,才可能磨練出順暢的交易模式
這是沒有捷徑可尋的
波浪理論鐵律
(1)驅動浪由五個次一級的波浪所組成。
(2)修正浪由三個次一級的波浪所組成。
(3)驅動浪的第1,3,5作用浪中,浪3絕對不是最短的
(4)推動浪的第4浪底與第1浪頂不相交。
(5)驅動浪的2浪底不能低於1 浪的起點。
(6)調整浪中的C浪必定可以再細分爲5個次一級的浪,除非這個C浪本身是三角形abcde中的c或雙鋸齒大浪C。
(2)修正浪由三個次一級的波浪所組成。
(3)驅動浪的第1,3,5作用浪中,浪3絕對不是最短的
(4)推動浪的第4浪底與第1浪頂不相交。
(5)驅動浪的2浪底不能低於1 浪的起點。
(6)調整浪中的C浪必定可以再細分爲5個次一級的浪,除非這個C浪本身是三角形abcde中的c或雙鋸齒大浪C。
美國經濟數據介紹US Economic Indicators
Wholesale trade Non-farm payroll
非農就業人口薪資
非農就業人口薪資(NFP)是一份有關新創就業機會的月度調查報告。它是一個可很準確預測失業率狀況的經濟指標。NFP是一個對市場具有影響力的經濟指標,是債市和匯市所有參與者最密切關注的經濟報告之一。
NFP被視為與GDP的成長存在一定的必然聯系。一個經驗法則是,NFP一個月增長20萬人相當於GDP成長3%。
通常情況下,NFP在每月第一個週五的美東時間上午08:30公佈。
Humphrey Hawkins testimony
聯儲局主席國會聽證會
聯儲局主席每年一月和七月都要參加國會聽證會。他將接受兩院金融委員會的質詢(兩院各一天,總計兩天,在一週內完成)。參議院和眾議院輪流先聽取聯儲局主席的證詞。證詞將說明聯儲局最新的經濟規劃和貨幣政策目標。由於這一聽證會可以預示聯儲局未來的利率政策,因此備受市場關注。
Balance of trade
貿易平衡
國際貿易數字每月公佈一次,重點是美日貿易平衡,近來中美貿易平衡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有關數字的分類較為合理:進口、出口和整體貿易平衡數字。
Producer price index
生產者物價指數
生產者物價指數(PPI)衡量一攬子製造業產品價格的月度增減幅度,被畫分為產出價格和投入價格,後者反映的是原材料成本。產出價格加上勞動力成本可用於觀察薪資驅動型通膨。
如果扣除波動較大的食品和能源價格,剩餘的所謂核心PPI更為可靠。
Consumer price index
消費者物價指數
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衡量一攬子店舖商品的價格變化。它是一個衡量通膨狀況的上佳經濟指標。扣除波動較大的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更為市場所關注。
Employment cost
僱用成本
透過指數的形式表示。僱用成本包括福利和薪資,因此是一個預示通膨壓力的經濟指標。聯儲局主席葛林斯潘已經指出,僱用成本指數是聯儲局最關注的經濟指標之一。
Retail sales
零售業銷售
零售業銷售可以顯示消費者開支和需求的狀況。它被細分為汽車和其他商品的銷售,其中汽車銷售在通常情況下波動較大。不計汽車銷售,該數字由連鎖店、百貨商店和超市的銷售組成。
GDP advance
先期國內生產毛額
國內生產毛額(GDP)三個階段數字中最先公佈的一個,每季度公佈一次。先期數字之後將公佈初步數字和最終數字。GDP是衡量整體經濟活動的最主要經濟指標。
Capacity utilization
產能利用率
衡量潛在生產力中得到利用的比例。85%是一個成長和通膨之間的最佳平衡點;超過85%將引發市場對通膨的擔憂。
Philadelphia Fed survey of manufacturing conditions
費城聯儲調查報告
由聯儲費城分行每月主持的一項調查,征求製造商對目前和未來六個月各類開支的看法。
費城聯儲指數取的是正面反映和負面反映的差值:如果30%的製造商認為物價將上漲,而39%的人認為物價將下降,那麼實付價格指數的數值就是-9。
Institute for Supply Management's index (prior to NAPM)
供應管理協會(ISM)指數
ISM主持的一項月度調查,基準值在50點左右。ISM指數高於50點表明製造業處於擴張之中,低於50點意味著製造業的生產受到削弱,或已出現了下滑跡象。
Productivity
生產力
一個衡量每位僱員平均產出的經濟指標。該數字成長越迅速,經濟就可以越快速地增長而無通膨之虞,因此加息的可能性也更低。在目前的生產力能否支撐IT革新時期那種快速增長的問題上,聯儲局成員仍存在爭議。
雖然生產力有利於分析經濟的狀況,但是它常常存在誤導性。這是因為人員的減少(例如經濟衰退時)可導致生產力的增長。此時每位僱員的平均產出數字表面上令人鼓舞,其實整體經濟的表現正在下滑。
Personal income
個人所得
個人所得根據非農支薪的薪資成份計算得出。它可以反映稅前平均薪資的大體狀況。除非它大幅上升並預示消費者開支將急速增長,否則市場不會對該指標給予太多關注。
Personal consumption
個人消費
個人消費表明美國人在某個月內花在商品和服務上的費用數量。個人消費最早透過零售業的銷售表現出來,從零售業銷售還可以進一步考察消費者其他開支的狀況。
GDP provisional
初步國內生產毛額
初步國內生產毛額是先期數字的更新版本。初步數字和最終數字之間很少進行大幅度的修正。GDP是衡量整體經濟活動的最主要經濟指標。
Housing starts/permits
新屋開工/許可
衡量每個月開建房屋的數量。開建數字是指已開始建築的新屋數量。開工許可是指允許房屋開工的許可証數量。與開建數字不同,開工許可的統計沒有包括全國各地的數字。
Durable goods orders
耐久財訂單
透過統計經濟領域中耐久財(不包括消費者耐久財)訂單的數字來考察主要產業領域的狀況。耐久財訂單被視為一個重要的經濟指標,但是通常情況下波動較大。
Index of industrial production
工業生產指數
這是一個衡量全國工業產出的重要經濟指標。透過相對上個月數字的變化率來表示,可為市場提供有關美國製造業活力的上佳訊息。
該指數包括來自市場和各產業領域的數字。來自市場的數字包括最終產品(消費者產品、企業設備和建築材料)、中間產品和原料。各產業領域的數字包括製造業(被畫分為耐久財和非耐久財商品)、礦業和公用事業。
工業生產的變化對預測製造業的趨勢具有重大意義。但是,該數字月度間的波動較大,因此更宜跟蹤該數字的三個月移動平均值或跨年度變化率。該指數約在每月15號左右的美東時間上午09:15公佈。
Initial claims
首度申報救濟
也被稱為申報失業救濟。有關的數字由美國勞工部每週公佈,它統計每週申報州失業救濟的人數變化。金融市場認為,這份報告是一個可以說明勞動力市場和整體經濟變化趨勢的上佳經濟指標。
但是,該數字不能始終與經濟趨勢的真實狀況保持一致,它們經常因為州或聯邦假日等短期因素而出現較大誤差。因此,申報失業救濟數字的移動平均值是更為可靠的經濟指標。
申報救濟數字還可以提供一些有關非農薪資狀況的線索。如果申報救濟數字連續下降一個月以上,非農薪資處於較高水平的可能性極高。首度申報失業救濟在每週四美東時間上午08:30公佈。
Chicago PMI
芝加哥採購經理人指數(PMI)
一項面向芝加哥地區採購經理人的調查,內容包括物價、耐久財訂單和庫存等。由於該指數在全美採購經理人協會(NAPM)指數之前公佈,因此備受市場的關注。芝加哥PMI可極好地預推全美數字的狀況。
Federal Reserve beige book
聯儲局褐皮書
這是一份有關美國企業和經濟狀況的綜合性描述。
這份由12家地方聯儲銀行每個月推出的經濟調查報告涉及製造業、服務業、房地產業、金融機構、農業、勞動力市場和薪資及物價壓力等。
褐皮書的重要性在於它是聯儲局決定政策的考量因素。一旦市場出現將會調息的傳言,該報告中的薪資和物價部分將備受關注。
由於這份報告中幾乎沒有確切的統計數字,因此它對預測的幫助不大,它更有助於確定一種趨勢或確定那個經濟領域已成為聯儲局新的關注對象。
New home sales
新屋銷售
一份涉及每月已售及待售單戶房屋數量的經濟報告。抵押貸款利率上漲後,該數字往往也會上漲。但是,在利率(以及抵押貸款利率)被市場認為已降至最低點之前,房屋的購買不會出現增長。
該報告存在季度波動性。四個月的移動平均值或跨年度變化率更為實用。
GDP final
最終國內生產毛額
最終國內生產毛額是初步數字的更新版本。最終GDP數字和初步數字的公佈存在約一個月的時差,但是前者通常只會做較小幅度的調整。
GDP是衡量整體經濟活動的最主要經濟指標。它可以提供對經濟表現的整體度量,涉及個人消費直至企業投資等廣泛領域。
由於不會在初步數字基礎上做出太多調整,因此最終數字往往不會對市場構成重大影響。
Leading indicator
領先經濟指標
領先經濟指標由業已公佈的新訂單、失業申報、貨幣供應、平均工作時間、營建許可、股價和耐久財等數字彙編而成。由於它的可預測性,這個數字受關注的程度較低。
每個月初,美國商務部的經濟分析署將在美東時間上午08:30公佈領先經濟指標。
Construction spending
營建開支
營建開支數字在多數房產數字公佈之後出爐,因此其影響力打了折扣。如果新屋營建開支出現突然成長,該數字可能會對市場構成衝擊。
Consumer confidence
消費者信心
每個月25號左右公佈。該指數於1967年推出,基準值為100點。這是一份衡量消費者樂觀情緒的月度調查。市場對該指數不太關注,這是因為它反映的是消費者看法,與經濟指標相比其傳遞的資訊有限。但是,該數字在傳統上對經濟及失業率走勢具有預示作用。
Unemployment
失業率
失業率是一個重要的經濟指標,但它受關注的程度較低,這是因為在實際數字公佈前,多個可預測失業率的其他數字已描繪出就業市場的大體狀況。最為重要的一個預示數字是首度申報救濟數字,即申請州失業救濟的人數。儘管如此,失業率仍然可能與預期值相抵觸,進而引發市場的不安情緒。
Auto sales
汽車銷售
汽車銷售對美國經濟極為重要,但汽車銷售的波動性使它難以成為可靠的經濟指標。每年夏末和春初新車型的推出往往會使銷售數字受到比例失調的影響。強勁數字是消費者需求正在增長的有利訊號。如果需求可以維持三到四個月的穩定,未來汽車的產量將出現增長。
Existing home sales
成屋銷售
該報告包括售出成屋的價格和數量。市場可以透過它考察消費者信心和消費者開支的強度。如果房價增長過快,成屋銷售也可以反映通膨壓力的增長。
Columbia University price index
哥倫比亞大學物價指數
哥倫比亞大學物價指數是一個重要的綜合通膨指數,它建立在業已公佈的經濟數字的基礎上。雖然這個數字非常實用,但是它提供的所有資訊都是市場已考量過的已公佈資訊,因此它對市場的衝擊程度比較低。
Johnson Redbook
紅皮書
這份每週公佈的報告根據對15家店面的調查做出,以確定銷售前景。每月第一份報告將該月第一週的情況與上個月第一週的情況進行比較,第二份報告將每月前二週的情況與上個月前二週的情況進行比較,以此類推。紅皮書完整而準確的報告最終將在每個月底完成。
它對預測市場的運動沒有太大的用處。問題在於它存在相當程度的波動性,同時調查的廣度不足:僅調查15家店面。紅皮書在每週二的美東時間14:55公佈。
Consumer credit
消費者信貸
消費者信貸是有關消費者開支和需求的經濟指標。它體現美國人每個月透過信用卡購買、個人貸款、租賃購買訂單和還款計劃所使用的信貸總額。消費者信貸較高表明美國消費者並不擔心因滿足自身需求而債臺高築。但是,這一數字經常被修正,同時存在季節波動性 -- 在聖誕節前往往高漲。因此,該數字的受關注程度較低。
Wholesale trade
躉售業銷售
批發商和零售業之間的銷售額。市場對此並不是特別關注,但是它可以為我們提供經濟活動的大體概念,進而推斷更廣闊經濟領域的狀況。
Michigan consumer sentiment index
密西根消費者情感指數
密西根消費者情感指數根據密西根大學對全美消費者信心的一項調查制訂。每月報告兩次:每個月的10號左右公佈當月的初步報告,下個月的第一天公佈上一個月的最終報告。這個指數最直接的作用就是可以迅速反映消費者是否願意花錢。
Business/wholesale inventories
商業/躉售業庫存
商業/躉售業庫存可以洞察國內生產毛額的狀況,但在一般情況下,只有經濟學家才密切關注有關的數字;它們對市場沒有重大價值。
如果庫存連續三個月以上明顯下滑,這意味著需求已開始增長,同時生產者必須提高產量來充實庫存。
Factory goods orders
工業訂單
超過50%的工廠訂單都是耐久財訂單,而耐久財訂單在工廠訂單之前公佈,因此工業訂單對市場的衝擊力很小。在產品訂單將立即生產的假設前提下,這一數字可以提供未來的產量是否會增長的線索。
Treasury statement
財政部報告
財政部報告的內容是財政部每個月預算的最終結果:即結餘還是虧損。
Money supply
貨幣供給
現在,貨幣供給幾乎被金融市場所忽略。
報告中有兩個主要的貨幣總值。M1衡量可花銷的資金:貨幣和經常帳戶。M2是M1加上相對易獲得的大部分家庭所擁有的儲蓄。
每週和每月都將公佈M1和M2的變化率和變化額度。
非農就業人口薪資
非農就業人口薪資(NFP)是一份有關新創就業機會的月度調查報告。它是一個可很準確預測失業率狀況的經濟指標。NFP是一個對市場具有影響力的經濟指標,是債市和匯市所有參與者最密切關注的經濟報告之一。
NFP被視為與GDP的成長存在一定的必然聯系。一個經驗法則是,NFP一個月增長20萬人相當於GDP成長3%。
通常情況下,NFP在每月第一個週五的美東時間上午08:30公佈。
Humphrey Hawkins testimony
聯儲局主席國會聽證會
聯儲局主席每年一月和七月都要參加國會聽證會。他將接受兩院金融委員會的質詢(兩院各一天,總計兩天,在一週內完成)。參議院和眾議院輪流先聽取聯儲局主席的證詞。證詞將說明聯儲局最新的經濟規劃和貨幣政策目標。由於這一聽證會可以預示聯儲局未來的利率政策,因此備受市場關注。
Balance of trade
貿易平衡
國際貿易數字每月公佈一次,重點是美日貿易平衡,近來中美貿易平衡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有關數字的分類較為合理:進口、出口和整體貿易平衡數字。
Producer price index
生產者物價指數
生產者物價指數(PPI)衡量一攬子製造業產品價格的月度增減幅度,被畫分為產出價格和投入價格,後者反映的是原材料成本。產出價格加上勞動力成本可用於觀察薪資驅動型通膨。
如果扣除波動較大的食品和能源價格,剩餘的所謂核心PPI更為可靠。
Consumer price index
消費者物價指數
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衡量一攬子店舖商品的價格變化。它是一個衡量通膨狀況的上佳經濟指標。扣除波動較大的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更為市場所關注。
Employment cost
僱用成本
透過指數的形式表示。僱用成本包括福利和薪資,因此是一個預示通膨壓力的經濟指標。聯儲局主席葛林斯潘已經指出,僱用成本指數是聯儲局最關注的經濟指標之一。
Retail sales
零售業銷售
零售業銷售可以顯示消費者開支和需求的狀況。它被細分為汽車和其他商品的銷售,其中汽車銷售在通常情況下波動較大。不計汽車銷售,該數字由連鎖店、百貨商店和超市的銷售組成。
GDP advance
先期國內生產毛額
國內生產毛額(GDP)三個階段數字中最先公佈的一個,每季度公佈一次。先期數字之後將公佈初步數字和最終數字。GDP是衡量整體經濟活動的最主要經濟指標。
Capacity utilization
產能利用率
衡量潛在生產力中得到利用的比例。85%是一個成長和通膨之間的最佳平衡點;超過85%將引發市場對通膨的擔憂。
Philadelphia Fed survey of manufacturing conditions
費城聯儲調查報告
由聯儲費城分行每月主持的一項調查,征求製造商對目前和未來六個月各類開支的看法。
費城聯儲指數取的是正面反映和負面反映的差值:如果30%的製造商認為物價將上漲,而39%的人認為物價將下降,那麼實付價格指數的數值就是-9。
Institute for Supply Management's index (prior to NAPM)
供應管理協會(ISM)指數
ISM主持的一項月度調查,基準值在50點左右。ISM指數高於50點表明製造業處於擴張之中,低於50點意味著製造業的生產受到削弱,或已出現了下滑跡象。
Productivity
生產力
一個衡量每位僱員平均產出的經濟指標。該數字成長越迅速,經濟就可以越快速地增長而無通膨之虞,因此加息的可能性也更低。在目前的生產力能否支撐IT革新時期那種快速增長的問題上,聯儲局成員仍存在爭議。
雖然生產力有利於分析經濟的狀況,但是它常常存在誤導性。這是因為人員的減少(例如經濟衰退時)可導致生產力的增長。此時每位僱員的平均產出數字表面上令人鼓舞,其實整體經濟的表現正在下滑。
Personal income
個人所得
個人所得根據非農支薪的薪資成份計算得出。它可以反映稅前平均薪資的大體狀況。除非它大幅上升並預示消費者開支將急速增長,否則市場不會對該指標給予太多關注。
Personal consumption
個人消費
個人消費表明美國人在某個月內花在商品和服務上的費用數量。個人消費最早透過零售業的銷售表現出來,從零售業銷售還可以進一步考察消費者其他開支的狀況。
GDP provisional
初步國內生產毛額
初步國內生產毛額是先期數字的更新版本。初步數字和最終數字之間很少進行大幅度的修正。GDP是衡量整體經濟活動的最主要經濟指標。
Housing starts/permits
新屋開工/許可
衡量每個月開建房屋的數量。開建數字是指已開始建築的新屋數量。開工許可是指允許房屋開工的許可証數量。與開建數字不同,開工許可的統計沒有包括全國各地的數字。
Durable goods orders
耐久財訂單
透過統計經濟領域中耐久財(不包括消費者耐久財)訂單的數字來考察主要產業領域的狀況。耐久財訂單被視為一個重要的經濟指標,但是通常情況下波動較大。
Index of industrial production
工業生產指數
這是一個衡量全國工業產出的重要經濟指標。透過相對上個月數字的變化率來表示,可為市場提供有關美國製造業活力的上佳訊息。
該指數包括來自市場和各產業領域的數字。來自市場的數字包括最終產品(消費者產品、企業設備和建築材料)、中間產品和原料。各產業領域的數字包括製造業(被畫分為耐久財和非耐久財商品)、礦業和公用事業。
工業生產的變化對預測製造業的趨勢具有重大意義。但是,該數字月度間的波動較大,因此更宜跟蹤該數字的三個月移動平均值或跨年度變化率。該指數約在每月15號左右的美東時間上午09:15公佈。
Initial claims
首度申報救濟
也被稱為申報失業救濟。有關的數字由美國勞工部每週公佈,它統計每週申報州失業救濟的人數變化。金融市場認為,這份報告是一個可以說明勞動力市場和整體經濟變化趨勢的上佳經濟指標。
但是,該數字不能始終與經濟趨勢的真實狀況保持一致,它們經常因為州或聯邦假日等短期因素而出現較大誤差。因此,申報失業救濟數字的移動平均值是更為可靠的經濟指標。
申報救濟數字還可以提供一些有關非農薪資狀況的線索。如果申報救濟數字連續下降一個月以上,非農薪資處於較高水平的可能性極高。首度申報失業救濟在每週四美東時間上午08:30公佈。
Chicago PMI
芝加哥採購經理人指數(PMI)
一項面向芝加哥地區採購經理人的調查,內容包括物價、耐久財訂單和庫存等。由於該指數在全美採購經理人協會(NAPM)指數之前公佈,因此備受市場的關注。芝加哥PMI可極好地預推全美數字的狀況。
Federal Reserve beige book
聯儲局褐皮書
這是一份有關美國企業和經濟狀況的綜合性描述。
這份由12家地方聯儲銀行每個月推出的經濟調查報告涉及製造業、服務業、房地產業、金融機構、農業、勞動力市場和薪資及物價壓力等。
褐皮書的重要性在於它是聯儲局決定政策的考量因素。一旦市場出現將會調息的傳言,該報告中的薪資和物價部分將備受關注。
由於這份報告中幾乎沒有確切的統計數字,因此它對預測的幫助不大,它更有助於確定一種趨勢或確定那個經濟領域已成為聯儲局新的關注對象。
New home sales
新屋銷售
一份涉及每月已售及待售單戶房屋數量的經濟報告。抵押貸款利率上漲後,該數字往往也會上漲。但是,在利率(以及抵押貸款利率)被市場認為已降至最低點之前,房屋的購買不會出現增長。
該報告存在季度波動性。四個月的移動平均值或跨年度變化率更為實用。
GDP final
最終國內生產毛額
最終國內生產毛額是初步數字的更新版本。最終GDP數字和初步數字的公佈存在約一個月的時差,但是前者通常只會做較小幅度的調整。
GDP是衡量整體經濟活動的最主要經濟指標。它可以提供對經濟表現的整體度量,涉及個人消費直至企業投資等廣泛領域。
由於不會在初步數字基礎上做出太多調整,因此最終數字往往不會對市場構成重大影響。
Leading indicator
領先經濟指標
領先經濟指標由業已公佈的新訂單、失業申報、貨幣供應、平均工作時間、營建許可、股價和耐久財等數字彙編而成。由於它的可預測性,這個數字受關注的程度較低。
每個月初,美國商務部的經濟分析署將在美東時間上午08:30公佈領先經濟指標。
Construction spending
營建開支
營建開支數字在多數房產數字公佈之後出爐,因此其影響力打了折扣。如果新屋營建開支出現突然成長,該數字可能會對市場構成衝擊。
Consumer confidence
消費者信心
每個月25號左右公佈。該指數於1967年推出,基準值為100點。這是一份衡量消費者樂觀情緒的月度調查。市場對該指數不太關注,這是因為它反映的是消費者看法,與經濟指標相比其傳遞的資訊有限。但是,該數字在傳統上對經濟及失業率走勢具有預示作用。
Unemployment
失業率
失業率是一個重要的經濟指標,但它受關注的程度較低,這是因為在實際數字公佈前,多個可預測失業率的其他數字已描繪出就業市場的大體狀況。最為重要的一個預示數字是首度申報救濟數字,即申請州失業救濟的人數。儘管如此,失業率仍然可能與預期值相抵觸,進而引發市場的不安情緒。
Auto sales
汽車銷售
汽車銷售對美國經濟極為重要,但汽車銷售的波動性使它難以成為可靠的經濟指標。每年夏末和春初新車型的推出往往會使銷售數字受到比例失調的影響。強勁數字是消費者需求正在增長的有利訊號。如果需求可以維持三到四個月的穩定,未來汽車的產量將出現增長。
Existing home sales
成屋銷售
該報告包括售出成屋的價格和數量。市場可以透過它考察消費者信心和消費者開支的強度。如果房價增長過快,成屋銷售也可以反映通膨壓力的增長。
Columbia University price index
哥倫比亞大學物價指數
哥倫比亞大學物價指數是一個重要的綜合通膨指數,它建立在業已公佈的經濟數字的基礎上。雖然這個數字非常實用,但是它提供的所有資訊都是市場已考量過的已公佈資訊,因此它對市場的衝擊程度比較低。
Johnson Redbook
紅皮書
這份每週公佈的報告根據對15家店面的調查做出,以確定銷售前景。每月第一份報告將該月第一週的情況與上個月第一週的情況進行比較,第二份報告將每月前二週的情況與上個月前二週的情況進行比較,以此類推。紅皮書完整而準確的報告最終將在每個月底完成。
它對預測市場的運動沒有太大的用處。問題在於它存在相當程度的波動性,同時調查的廣度不足:僅調查15家店面。紅皮書在每週二的美東時間14:55公佈。
Consumer credit
消費者信貸
消費者信貸是有關消費者開支和需求的經濟指標。它體現美國人每個月透過信用卡購買、個人貸款、租賃購買訂單和還款計劃所使用的信貸總額。消費者信貸較高表明美國消費者並不擔心因滿足自身需求而債臺高築。但是,這一數字經常被修正,同時存在季節波動性 -- 在聖誕節前往往高漲。因此,該數字的受關注程度較低。
Wholesale trade
躉售業銷售
批發商和零售業之間的銷售額。市場對此並不是特別關注,但是它可以為我們提供經濟活動的大體概念,進而推斷更廣闊經濟領域的狀況。
Michigan consumer sentiment index
密西根消費者情感指數
密西根消費者情感指數根據密西根大學對全美消費者信心的一項調查制訂。每月報告兩次:每個月的10號左右公佈當月的初步報告,下個月的第一天公佈上一個月的最終報告。這個指數最直接的作用就是可以迅速反映消費者是否願意花錢。
Business/wholesale inventories
商業/躉售業庫存
商業/躉售業庫存可以洞察國內生產毛額的狀況,但在一般情況下,只有經濟學家才密切關注有關的數字;它們對市場沒有重大價值。
如果庫存連續三個月以上明顯下滑,這意味著需求已開始增長,同時生產者必須提高產量來充實庫存。
Factory goods orders
工業訂單
超過50%的工廠訂單都是耐久財訂單,而耐久財訂單在工廠訂單之前公佈,因此工業訂單對市場的衝擊力很小。在產品訂單將立即生產的假設前提下,這一數字可以提供未來的產量是否會增長的線索。
Treasury statement
財政部報告
財政部報告的內容是財政部每個月預算的最終結果:即結餘還是虧損。
Money supply
貨幣供給
現在,貨幣供給幾乎被金融市場所忽略。
報告中有兩個主要的貨幣總值。M1衡量可花銷的資金:貨幣和經常帳戶。M2是M1加上相對易獲得的大部分家庭所擁有的儲蓄。
每週和每月都將公佈M1和M2的變化率和變化額度。
吉普生矛盾(Gibson’s paradox)
貨幣學派認為,當利率下跌之後,刺激商品及勞務支出的增加,透過所得或產出效果,利率開始趨升;接著再透過價格預期效果,利率將再進一步攀升。一旦這兩種促使利率上升的效果大於流動性效果,結果將出現貨幣供給增加伴隨利率上升的現象,這就是有名的吉普生矛盾(Gibson’s paradox)。
避險基金AMARANTH大虧事件
避險基金AMARANTH大虧50億美元 它犯了什麼錯誤?
因操作天然氣期貨失利而虧損約50億美元的美國避險基金 AMARANTH ADVISORS LLC傳出會將能源資產賣給 JP MORGAN CHASE (JPM-US)領導的團隊,但這件震撼金融市場的事件是怎麼發生的仍令人好奇。華爾街日報表示,經理人無法清楚界定帳面交易收益和現金獲利,是犯下的重大錯誤。
儘管宣稱擁有全球等級的風險管理系統,但年僅32 歲的AMARANTH首席能源交易員BRIAN HUNTER還是在一週內就驚爆巨額虧損。AMARANTH有多年的能源交易經驗,但較擅長波動幅度較小的可轉換公司債。 與AMARANTH一起交易的天然氣交易員透露,HUNTER 將借來的資金重覆加碼,使得原有的部位一直擴大,他先鎖定一期貨合約,然後不斷買進以提高帳面收益。只要AMARANTH和放款銀行不願再投入現金,買盤就難以為繼。交易員表示,這種交易常會蒙蔽了基本面疲弱的真相。
康乃迪克州司法單位已表示將展開調查,而 AMARANTH也急於向投資人說明其風險控管為何會出錯,造成其資產由90億美元一夕銳減至45億。
因操作天然氣期貨失利而虧損約50億美元的美國避險基金 AMARANTH ADVISORS LLC傳出會將能源資產賣給 JP MORGAN CHASE (JPM-US)領導的團隊,但這件震撼金融市場的事件是怎麼發生的仍令人好奇。華爾街日報表示,經理人無法清楚界定帳面交易收益和現金獲利,是犯下的重大錯誤。
儘管宣稱擁有全球等級的風險管理系統,但年僅32 歲的AMARANTH首席能源交易員BRIAN HUNTER還是在一週內就驚爆巨額虧損。AMARANTH有多年的能源交易經驗,但較擅長波動幅度較小的可轉換公司債。 與AMARANTH一起交易的天然氣交易員透露,HUNTER 將借來的資金重覆加碼,使得原有的部位一直擴大,他先鎖定一期貨合約,然後不斷買進以提高帳面收益。只要AMARANTH和放款銀行不願再投入現金,買盤就難以為繼。交易員表示,這種交易常會蒙蔽了基本面疲弱的真相。
康乃迪克州司法單位已表示將展開調查,而 AMARANTH也急於向投資人說明其風險控管為何會出錯,造成其資產由90億美元一夕銳減至45億。
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1929~1933)
資本主義發展史上延續時間最長﹑波及範圍最廣﹑打擊最為沉重的一次經濟危機。
危機爆發的原因 20世紀20年代﹐資本主義國家曾經歷了短暫的相對穩定時期。各國恢復和發展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遭到破壞的經濟﹔恢復了不完全的金本位制﹐穩定了貨幣流通﹐國際貿易也有了較大的增長。這一時期各國進行了大規模的固定資本更新﹐並通過“產業合理化”﹐使生產迅速地發展和擴大了﹐但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卻在相對縮小。這不能不產生尖銳的矛盾﹐使企業經常開工不足﹐造成了工人的大量失業。例如﹐在美國﹐即使在經濟最高漲的1929年﹐企業的開工率也只有73%。當時資本主義國家的失業人數就已超過了1000萬人。但是﹐各國統治階級卻被虛假的繁榮景象所迷惑﹐仍然大肆鼓吹“永久繁榮”的理論和幻想﹐並且繼續擴大投資和生產﹐交易所也掀起了投機的狂熱。從而﹐促使生產和消費的矛盾進一步激化﹐終於導致了一場空前嚴重和深刻的經濟危機。
這次經濟危機首先在最大的資本主義國家美國爆發。1929年 6月﹐美國的工業生產開始出現下降趨勢。10月﹐證券市場出現價格猛跌的浪潮(見彩圖 1929年10月紐約證券市場崩潰後﹐華爾街紐約證券交易所前擠滿了暈頭轉向的投資者 )。一次席捲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危機便由此開始﹐並迅速蔓延到了其他國家。
危機的嚴重性 這次經濟危機的嚴重和深刻程度表現在﹕ 延續的時間長﹐從1929年 6月美國開始生產下降起﹐一直到1933年﹐各國才陸續擺脫。當時﹐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週期一般約為 8~10年。這一次危機就延續了將近5年﹐佔據了平均經濟週期進程的一半以上。
工業生產倒退了20~30年﹐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工業生產下降了37.2%。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下降雖然很不平衡﹐但下降幅度大卻是共同的。1933年的工業生產和1929年相比﹐美國下降最多﹐達46.2%﹔其次為德國和法國﹐分別為40.6%和28.4%﹔英國下降了16.5%﹔只有日本下降比較小﹐但也達8.4%。生產的猛烈下降﹐使資本主義國家的工業生產跌回到20世紀初期的水平。各國的工業生產在危機最嚴重的1932年﹐都大大低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1913年﹐德國減少了48.2%﹐英國減少了29.3%﹐美國和法國分別減少了18.8%和8.0%﹐個別重要的工業部門倒退的幅度還要大。例如﹐美國和德國的鋼鐵產量都跌落到19世紀90年代的水平。
企業破產倒閉的數目創造了有史以來的最高記錄。美國破產的企業最多﹐而且逐年增多﹕1929年為22909家﹐1930年為26355家﹐1931年為29288家﹐1932年為31822家。1933年由於開始擺脫危機﹐企業倒閉之風有所減弱﹐但在頭9個月裡也仍有17732家企業破產。此外﹐在危機期間美國還倒閉了近6000家銀行。破產的工商企業和銀行總計在134000家以上。倒閉企業的負債總額超過了35億美元。在德國﹐這次危機期間倒閉的企業有 62000餘家。英國和法國在此期間倒閉的企業也分別達到 31000餘家和37000餘家。
工人失業人數激增﹐失業率一般高達30%以上。在危機期間﹐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全失業的工人人數曾多達3000萬人以上﹐加上半失業的工人﹐總數則高達4500萬人左右。德國的失業率最高﹐1933年接近45%。美國的失業率在30%以上﹐而在工業﹑建築業和運輸業中﹐失業率更高達45~48%。大量企業倒閉和大量工人失業﹐使在業工人的工資水平大大降低了。在危機期間﹐德國工人和職員的實際工資水平下降了26%﹐美國工人的實際工資則倒退到1900年的水平。
經濟危機期間靠救濟食品過活的美國失業工人
物價和股票價格猛跌。危機期間﹐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物價都下跌了1/3左右。1933年和1929年相比﹐各國物價下跌的幅度是﹕英國31%﹐美國和德國33%﹐法國36%。股票價格下跌的幅度更大﹐以危機最嚴重的1932年和1929年相比﹐美國下跌了77%﹐英國下跌了40%﹐法國和德國分別下跌了53%和60%。物價和股票價格的空前狂跌﹐集中地反映了生產過剩的嚴重程度。
國際貿易嚴重萎縮。危機期間資本主義國家貿易的實物量減少了 1/4﹐再加上物價猛跌﹐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的貿易額比1929年減少了大約40%。
貨幣信用危機 嚴重的經濟危機還由於伴隨著嚴重的貨幣信用危機而更加具有破壞性。1929年10月美國發生的股票價格猛跌是這次貨幣信用危機的開端。經濟危機前﹐美國的信用過度膨脹則是造成嚴重貨幣信用危機的客觀條件。1923~1929年﹐美國的貸款業務增長了37%﹐有價證券的發行增加了1.5倍﹐股票價格上漲了2倍﹐而在此期間﹐工業生產卻只增長了18%。因此﹐經濟危機一爆發﹐貨幣信用突然緊縮﹐便導致貨幣信用危機接踵而至。貨幣信用危機很快從美國延及歐洲大陸。首先受到影響的是奧地利和德國。1931年 5月﹐奧地利的信用銀行宣告破產﹐並影響到當時已經存在嚴重國際支付危機的德國。在1930年12月至1931年 7月這段時間裡﹐從德國提走的外國資本多達21億馬克。德國的黃金儲備因之從23.9億馬克驟減為13.6億馬克﹐黃金儲備已不足貨幣發行額的5%。大銀行紛紛倒閉和合併﹐原來的9大銀行減少為 4個。德國政府不得不採取停止支付外債﹐禁止黃金自由輸出﹐嚴格實行外匯管制等措施來渡過難關。英國在此後不久也爆發了嚴重的貨幣信用危機。在短短兩個月內﹐各國在倫敦的存款被提走了大約一半。大量的黃金外流﹐迫使英國政府在1931年率先放棄了當時實行的金塊本位制﹐宣布英鎊貶值﹐加強外匯管制﹐並籌組了英鎊集團﹐以鞏固英國對自治領和殖民地的金融控制。除此以外﹐在這次經濟危機中﹐僅拒絕償付外債或延期償付外債的國家﹐就多達二十幾個﹐這是過去經濟危機發生時從未有過的現象。
歐洲國家嚴重的貨幣信用危機又反過來加劇了美國貨幣信用危機的發展。1933年春季﹐美國再次發生嚴重的銀行擠兌風潮﹐大批銀行經不住衝擊而倒閉。在此期間宣告破產的銀行達銀行總數的將近一半。為了遏止銀行倒閉之風﹐美國政府1933年3月5日命令全國銀行“休假”4天﹐暫時停止銀行的一切經營活動。4天後﹐又通過《緊急銀行救濟法》﹐再度延長銀行緩兌存款的期限﹐接著又公布了《銀行存款保險法》。正是在美國政府的大力干預之下﹐銀行的倒閉之風才得以平息。嚴重的貨幣信用危機促使美國政府放棄了金本位制(見金本位制的崩潰)。1933年4月﹐美國總統F.D.羅斯福(1882~1945)簽署了“黃金法令”﹐強制個人和私人銀行把握有的黃金全部交給聯邦儲備銀行﹐不准私人再貯藏黃金﹐停止銀行券兌換黃金﹐禁止黃金的自由輸出。5月﹐政府又宣布美元正式貶值﹐把每美元的含金量減少41%。與此同時﹐國會還授權聯邦儲備銀行可以用國家債券為擔保來發行紙幣。美國的金本位制從此就為紙幣流通的制度所代替。
危機的深遠影響 這次經濟危機的打擊是如此沉重﹐以致各國的工業生產遲遲不能恢復到危機以前的最高水平。危機之後﹐各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普遍陷入了特種蕭條之中。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工業生產﹐直到1936年仍低於1929年大約5%。在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中﹐法國和美國的經濟回升最慢﹐其工業生產1936年只分別相當於1929年的70.3%和88.1%。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積累和發展﹐使這次經濟危機後的蕭條時期拖得特別長﹐並且還沒有等到形成一次新的經濟高漲﹐下一次經濟危機又在一些國家爆發了。1937年﹐又是美國首先進入經濟危機﹐英國和法國也接著發生經濟危機。只有實行法西斯主義的德國﹑日本和義大利﹐由於已經把經濟轉入戰爭軌道﹐才延緩了這次經濟危機的爆發。
30年代大蕭條後美國俄克拉何馬州一個被遺棄的破產農場
金本位制的崩潰﹐是1929~1933年經濟危機在貨幣金融領域裡引起的深刻後果。金本位制的崩潰﹐使資本主義國家失去了相對穩定的貨幣制度﹐通貨膨脹從此成了資本主義國家難以醫治的又一經濟痼疾。
1929~1933年的經濟危機還成了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空前發展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嚴重的經濟危機迫使一些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政府加強了對經濟的干預。它們紛紛尋求對策﹐以圖緩和和避免經濟危機。美國羅斯福新政﹐正是在這一背景下產生的。鼓吹國家干預經濟﹑用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手段和措施進行“反危機”的凱恩斯主義也應運而生。
空前嚴重的經濟危機也加劇了帝國主義國家在世界範圍的爭奪。為了在經濟上劃分勢力範圍﹐各種對立的貨幣集團相繼出現﹐英鎊區﹑法郎區和美元區﹐把統一的資本主義的世界經濟體系割裂了。外匯傾銷盛行﹐貿易保護主義空前發展﹐使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經濟關係遇到了許多人為的障礙﹐陷入了巨大的混亂之中。
這次經濟危機還加速了法西斯主義在德國﹑日本和義大利的發展﹐使這些國家走上了大肆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給世界的文明和進步帶來了巨大的災難。
危機爆發的原因 20世紀20年代﹐資本主義國家曾經歷了短暫的相對穩定時期。各國恢復和發展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遭到破壞的經濟﹔恢復了不完全的金本位制﹐穩定了貨幣流通﹐國際貿易也有了較大的增長。這一時期各國進行了大規模的固定資本更新﹐並通過“產業合理化”﹐使生產迅速地發展和擴大了﹐但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卻在相對縮小。這不能不產生尖銳的矛盾﹐使企業經常開工不足﹐造成了工人的大量失業。例如﹐在美國﹐即使在經濟最高漲的1929年﹐企業的開工率也只有73%。當時資本主義國家的失業人數就已超過了1000萬人。但是﹐各國統治階級卻被虛假的繁榮景象所迷惑﹐仍然大肆鼓吹“永久繁榮”的理論和幻想﹐並且繼續擴大投資和生產﹐交易所也掀起了投機的狂熱。從而﹐促使生產和消費的矛盾進一步激化﹐終於導致了一場空前嚴重和深刻的經濟危機。
這次經濟危機首先在最大的資本主義國家美國爆發。1929年 6月﹐美國的工業生產開始出現下降趨勢。10月﹐證券市場出現價格猛跌的浪潮(見彩圖 1929年10月紐約證券市場崩潰後﹐華爾街紐約證券交易所前擠滿了暈頭轉向的投資者 )。一次席捲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危機便由此開始﹐並迅速蔓延到了其他國家。
危機的嚴重性 這次經濟危機的嚴重和深刻程度表現在﹕ 延續的時間長﹐從1929年 6月美國開始生產下降起﹐一直到1933年﹐各國才陸續擺脫。當時﹐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週期一般約為 8~10年。這一次危機就延續了將近5年﹐佔據了平均經濟週期進程的一半以上。
工業生產倒退了20~30年﹐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工業生產下降了37.2%。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下降雖然很不平衡﹐但下降幅度大卻是共同的。1933年的工業生產和1929年相比﹐美國下降最多﹐達46.2%﹔其次為德國和法國﹐分別為40.6%和28.4%﹔英國下降了16.5%﹔只有日本下降比較小﹐但也達8.4%。生產的猛烈下降﹐使資本主義國家的工業生產跌回到20世紀初期的水平。各國的工業生產在危機最嚴重的1932年﹐都大大低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1913年﹐德國減少了48.2%﹐英國減少了29.3%﹐美國和法國分別減少了18.8%和8.0%﹐個別重要的工業部門倒退的幅度還要大。例如﹐美國和德國的鋼鐵產量都跌落到19世紀90年代的水平。
企業破產倒閉的數目創造了有史以來的最高記錄。美國破產的企業最多﹐而且逐年增多﹕1929年為22909家﹐1930年為26355家﹐1931年為29288家﹐1932年為31822家。1933年由於開始擺脫危機﹐企業倒閉之風有所減弱﹐但在頭9個月裡也仍有17732家企業破產。此外﹐在危機期間美國還倒閉了近6000家銀行。破產的工商企業和銀行總計在134000家以上。倒閉企業的負債總額超過了35億美元。在德國﹐這次危機期間倒閉的企業有 62000餘家。英國和法國在此期間倒閉的企業也分別達到 31000餘家和37000餘家。
工人失業人數激增﹐失業率一般高達30%以上。在危機期間﹐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全失業的工人人數曾多達3000萬人以上﹐加上半失業的工人﹐總數則高達4500萬人左右。德國的失業率最高﹐1933年接近45%。美國的失業率在30%以上﹐而在工業﹑建築業和運輸業中﹐失業率更高達45~48%。大量企業倒閉和大量工人失業﹐使在業工人的工資水平大大降低了。在危機期間﹐德國工人和職員的實際工資水平下降了26%﹐美國工人的實際工資則倒退到1900年的水平。
經濟危機期間靠救濟食品過活的美國失業工人
物價和股票價格猛跌。危機期間﹐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物價都下跌了1/3左右。1933年和1929年相比﹐各國物價下跌的幅度是﹕英國31%﹐美國和德國33%﹐法國36%。股票價格下跌的幅度更大﹐以危機最嚴重的1932年和1929年相比﹐美國下跌了77%﹐英國下跌了40%﹐法國和德國分別下跌了53%和60%。物價和股票價格的空前狂跌﹐集中地反映了生產過剩的嚴重程度。
國際貿易嚴重萎縮。危機期間資本主義國家貿易的實物量減少了 1/4﹐再加上物價猛跌﹐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的貿易額比1929年減少了大約40%。
貨幣信用危機 嚴重的經濟危機還由於伴隨著嚴重的貨幣信用危機而更加具有破壞性。1929年10月美國發生的股票價格猛跌是這次貨幣信用危機的開端。經濟危機前﹐美國的信用過度膨脹則是造成嚴重貨幣信用危機的客觀條件。1923~1929年﹐美國的貸款業務增長了37%﹐有價證券的發行增加了1.5倍﹐股票價格上漲了2倍﹐而在此期間﹐工業生產卻只增長了18%。因此﹐經濟危機一爆發﹐貨幣信用突然緊縮﹐便導致貨幣信用危機接踵而至。貨幣信用危機很快從美國延及歐洲大陸。首先受到影響的是奧地利和德國。1931年 5月﹐奧地利的信用銀行宣告破產﹐並影響到當時已經存在嚴重國際支付危機的德國。在1930年12月至1931年 7月這段時間裡﹐從德國提走的外國資本多達21億馬克。德國的黃金儲備因之從23.9億馬克驟減為13.6億馬克﹐黃金儲備已不足貨幣發行額的5%。大銀行紛紛倒閉和合併﹐原來的9大銀行減少為 4個。德國政府不得不採取停止支付外債﹐禁止黃金自由輸出﹐嚴格實行外匯管制等措施來渡過難關。英國在此後不久也爆發了嚴重的貨幣信用危機。在短短兩個月內﹐各國在倫敦的存款被提走了大約一半。大量的黃金外流﹐迫使英國政府在1931年率先放棄了當時實行的金塊本位制﹐宣布英鎊貶值﹐加強外匯管制﹐並籌組了英鎊集團﹐以鞏固英國對自治領和殖民地的金融控制。除此以外﹐在這次經濟危機中﹐僅拒絕償付外債或延期償付外債的國家﹐就多達二十幾個﹐這是過去經濟危機發生時從未有過的現象。
歐洲國家嚴重的貨幣信用危機又反過來加劇了美國貨幣信用危機的發展。1933年春季﹐美國再次發生嚴重的銀行擠兌風潮﹐大批銀行經不住衝擊而倒閉。在此期間宣告破產的銀行達銀行總數的將近一半。為了遏止銀行倒閉之風﹐美國政府1933年3月5日命令全國銀行“休假”4天﹐暫時停止銀行的一切經營活動。4天後﹐又通過《緊急銀行救濟法》﹐再度延長銀行緩兌存款的期限﹐接著又公布了《銀行存款保險法》。正是在美國政府的大力干預之下﹐銀行的倒閉之風才得以平息。嚴重的貨幣信用危機促使美國政府放棄了金本位制(見金本位制的崩潰)。1933年4月﹐美國總統F.D.羅斯福(1882~1945)簽署了“黃金法令”﹐強制個人和私人銀行把握有的黃金全部交給聯邦儲備銀行﹐不准私人再貯藏黃金﹐停止銀行券兌換黃金﹐禁止黃金的自由輸出。5月﹐政府又宣布美元正式貶值﹐把每美元的含金量減少41%。與此同時﹐國會還授權聯邦儲備銀行可以用國家債券為擔保來發行紙幣。美國的金本位制從此就為紙幣流通的制度所代替。
危機的深遠影響 這次經濟危機的打擊是如此沉重﹐以致各國的工業生產遲遲不能恢復到危機以前的最高水平。危機之後﹐各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普遍陷入了特種蕭條之中。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工業生產﹐直到1936年仍低於1929年大約5%。在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中﹐法國和美國的經濟回升最慢﹐其工業生產1936年只分別相當於1929年的70.3%和88.1%。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積累和發展﹐使這次經濟危機後的蕭條時期拖得特別長﹐並且還沒有等到形成一次新的經濟高漲﹐下一次經濟危機又在一些國家爆發了。1937年﹐又是美國首先進入經濟危機﹐英國和法國也接著發生經濟危機。只有實行法西斯主義的德國﹑日本和義大利﹐由於已經把經濟轉入戰爭軌道﹐才延緩了這次經濟危機的爆發。
30年代大蕭條後美國俄克拉何馬州一個被遺棄的破產農場
金本位制的崩潰﹐是1929~1933年經濟危機在貨幣金融領域裡引起的深刻後果。金本位制的崩潰﹐使資本主義國家失去了相對穩定的貨幣制度﹐通貨膨脹從此成了資本主義國家難以醫治的又一經濟痼疾。
1929~1933年的經濟危機還成了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空前發展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嚴重的經濟危機迫使一些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政府加強了對經濟的干預。它們紛紛尋求對策﹐以圖緩和和避免經濟危機。美國羅斯福新政﹐正是在這一背景下產生的。鼓吹國家干預經濟﹑用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手段和措施進行“反危機”的凱恩斯主義也應運而生。
空前嚴重的經濟危機也加劇了帝國主義國家在世界範圍的爭奪。為了在經濟上劃分勢力範圍﹐各種對立的貨幣集團相繼出現﹐英鎊區﹑法郎區和美元區﹐把統一的資本主義的世界經濟體系割裂了。外匯傾銷盛行﹐貿易保護主義空前發展﹐使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經濟關係遇到了許多人為的障礙﹐陷入了巨大的混亂之中。
這次經濟危機還加速了法西斯主義在德國﹑日本和義大利的發展﹐使這些國家走上了大肆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給世界的文明和進步帶來了巨大的災難。
廣場協定Plaza Accord介紹(1985)
“廣場協定”的表面經濟背景是解決美國因美元定值過高而導致的鉅額貿易逆差問題,但從日本投資者擁有龐大數量的美元資産來看,“廣場協定”是爲了打擊美國的最大債權國———日本。
以下先看看美國在1985年以前一段時間內的基本經濟情況: 1977年,美國卡特政府的財政部長布魯梅薩(Michael Blumeuthal)以日本和前聯邦德國的貿易順差爲理由,對外匯市場進行口頭干預,希望通過美元貶值的措施來刺激美國的出口,減少美國的貿易逆差。他的講話導致了投資者瘋狂抛售美元,美元兌主要工業國家的貨幣急劇貶值。1977年初,美元兌日元的匯率爲1美元兌290日元,1978年秋季最低跌到170日元,跌幅達到41.38%。美國政府震驚了,在1978年秋季,卡特總統發起了一個“拯救美元一攬子計劃”,用以支撐美元價格。
1979年—1980年,世界第二次石油危機爆發。第二次石油危機導致美國能源價格大幅上升,美國消費物價指數隨之高攀,美國出現嚴重的通貨膨脹,通貨膨脹率超過兩位數。例如,在1980年初把錢存到銀行裏去,到年末的實際收益率是負的12.4%。
1979年夏天,保羅·沃爾克(Paul A.Volcker)就任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爲治理嚴重的通貨膨脹,他連續三次提高官方利率,實施緊縮的貨幣政策。這一政策的結果是美國出現高達兩位數的官方利率和20%的市場利率,短期實際利率(扣除通貨膨脹後的實際收益率)從1954年—1978年間平均接近零的水平,上升到1980年—1984年間的3%—5%。
高利率吸引了大量的海外資金流入美國,導致美元飆升,從1979年底到1984年底,美元匯率上漲了近60%,美元對主要工業國家的匯率超過了佈雷頓森體系瓦解前所達到的水平。
美元大幅度升值導致美國的貿易逆差快速擴大,到1984年,美國的經常專案赤字達到創歷史紀錄的1000億美元。
1985年9月,美國財政部長詹姆斯·貝克、日本財長竹下登、前聯邦德國財長傑哈特·斯托登伯(Gerhard Stoltenberg)、法國財長皮埃爾·貝格伯(Pierre Beregovoy)、英國財長尼格爾·勞森(Nigel Lawson?雪等五個發達工業國家財政部長及五國中央銀行行長在紐約廣場飯店(Plaza Hotel)舉行會議,達成五國政府聯合干預外匯市場,使美元對主要貨幣有秩序地下調,以解決美國鉅額的貿易赤字。這就是有名的“廣場協定”(Plaza Accord)。
“廣場協定”簽訂後,五國聯合干預外匯市場,各國開始抛售美元,繼而形成市場投資者的抛售狂潮,導致美元持續大幅度貶值。
1985年9月,美元兌日元在1美元兌250日元上下波動,協定簽訂後,在不到3個月的時間裏,快速下跌到200日元附近,跌幅20%。據說在廣場會議上,當時的日本財長竹下登表示日本願意協助美國採取入市干預的手段壓低美元匯價,甚至說“貶值20%OK”。
在這之後,以美國財政部長貝克爲首的美國政府當局和以弗日德·伯格斯藤(Fred Bergsten,當時美國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爲代表的專家們不斷地對美元進行口頭干預,表示當時的美元匯率水平仍然偏高,還有下跌空間。在美國政府強硬態度的暗示下,美元對日元繼續大幅度下跌。1986年底,1美元兌152日元,1987年,最低到達1美元兌120日元,在不到三年的時間裏,美元兌日元貶值達50%,也就是說,日元兌美元升值一倍。
以下先看看美國在1985年以前一段時間內的基本經濟情況: 1977年,美國卡特政府的財政部長布魯梅薩(Michael Blumeuthal)以日本和前聯邦德國的貿易順差爲理由,對外匯市場進行口頭干預,希望通過美元貶值的措施來刺激美國的出口,減少美國的貿易逆差。他的講話導致了投資者瘋狂抛售美元,美元兌主要工業國家的貨幣急劇貶值。1977年初,美元兌日元的匯率爲1美元兌290日元,1978年秋季最低跌到170日元,跌幅達到41.38%。美國政府震驚了,在1978年秋季,卡特總統發起了一個“拯救美元一攬子計劃”,用以支撐美元價格。
1979年—1980年,世界第二次石油危機爆發。第二次石油危機導致美國能源價格大幅上升,美國消費物價指數隨之高攀,美國出現嚴重的通貨膨脹,通貨膨脹率超過兩位數。例如,在1980年初把錢存到銀行裏去,到年末的實際收益率是負的12.4%。
1979年夏天,保羅·沃爾克(Paul A.Volcker)就任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爲治理嚴重的通貨膨脹,他連續三次提高官方利率,實施緊縮的貨幣政策。這一政策的結果是美國出現高達兩位數的官方利率和20%的市場利率,短期實際利率(扣除通貨膨脹後的實際收益率)從1954年—1978年間平均接近零的水平,上升到1980年—1984年間的3%—5%。
高利率吸引了大量的海外資金流入美國,導致美元飆升,從1979年底到1984年底,美元匯率上漲了近60%,美元對主要工業國家的匯率超過了佈雷頓森體系瓦解前所達到的水平。
美元大幅度升值導致美國的貿易逆差快速擴大,到1984年,美國的經常專案赤字達到創歷史紀錄的1000億美元。
1985年9月,美國財政部長詹姆斯·貝克、日本財長竹下登、前聯邦德國財長傑哈特·斯托登伯(Gerhard Stoltenberg)、法國財長皮埃爾·貝格伯(Pierre Beregovoy)、英國財長尼格爾·勞森(Nigel Lawson?雪等五個發達工業國家財政部長及五國中央銀行行長在紐約廣場飯店(Plaza Hotel)舉行會議,達成五國政府聯合干預外匯市場,使美元對主要貨幣有秩序地下調,以解決美國鉅額的貿易赤字。這就是有名的“廣場協定”(Plaza Accord)。
“廣場協定”簽訂後,五國聯合干預外匯市場,各國開始抛售美元,繼而形成市場投資者的抛售狂潮,導致美元持續大幅度貶值。
1985年9月,美元兌日元在1美元兌250日元上下波動,協定簽訂後,在不到3個月的時間裏,快速下跌到200日元附近,跌幅20%。據說在廣場會議上,當時的日本財長竹下登表示日本願意協助美國採取入市干預的手段壓低美元匯價,甚至說“貶值20%OK”。
在這之後,以美國財政部長貝克爲首的美國政府當局和以弗日德·伯格斯藤(Fred Bergsten,當時美國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爲代表的專家們不斷地對美元進行口頭干預,表示當時的美元匯率水平仍然偏高,還有下跌空間。在美國政府強硬態度的暗示下,美元對日元繼續大幅度下跌。1986年底,1美元兌152日元,1987年,最低到達1美元兌120日元,在不到三年的時間裏,美元兌日元貶值達50%,也就是說,日元兌美元升值一倍。
淺談布列敦森林體系(Bretton Woods System)
淺談布列敦森林體系(Bretton Woods System)與後布列敦森林體系(Post-Bretton Woods System)
世界各國匯率的決定,初期並不是如現在所見的由供給和需求所決定,而且也沒有「外匯交易」這件事,因為在那個年代,匯率有時候一整年也不變動,以下將介紹世界貨幣制度的演進。
布列敦森林體系
第二次世紀大戰結束後,為了加強國際經濟合作,重建國際貨幣秩序,恢復國際貿易的自由進行,1944年7月44個國家的代表們在美國新罕布什爾州的布列敦森林(Bretton Woods)舉行會議,以建立國際貨幣與金融交易的標準。會議中建立的標準包括,各國的貨幣不准隨意貶值以維持固定匯率,促進貿易的暢通,並順利進行資本積累,以幫助第三世界的國家重建戰後的經濟體系。
最後,此一計畫並未達到原創者懷特(Harry Dexter White)和凱因斯(John Maynard Keynes)所預期的目的,但穩定匯率的計畫卻為戰後時期創造了一個有利經濟復甦的環境。
在布列敦森林會議之前,有關重建國際貨幣制度的問題,以美國的懷特和英國的凱因斯所提出的方案最受重視。這兩個人的方案基本精神都是透過國際經濟合作組織,促進自由貿易及經濟發展,但其實施的具體方法則大不相同。最大的不同點在於,懷特的方案傾向於在世界經濟體系中設立一個穩定的價格標準,而凱因斯想要創造一個體系以促進全球經濟的成長。
在布列敦森林會議決議,將國際貨幣系統建立在一個與黃金固定的交換標準上,即是透過將美元與黃金維持在一個固定的比例(一英兩黃金定價為三十五美元),每個會員國的貨幣價格也都與美元(也就是與黃金維持)一定的比例,如此來決定各國匯率,且一旦決定下來就不能隨意更改,但允許各國的匯率在一定的小範圍內浮動。若當本國的貨幣浮動會超過或威脅到此一範圍,則本國的中央銀行必須出面干預,以使匯率維持在穩定的水準。
再者,由於美國在戰爭時因戰爭物資需求的增加,刺激了生產力,因此大戰結束時美國擁有全世界70%的黃金儲存量,美國向其他國家承諾他國央行可隨時將持有的美元以三十五美元向美國兌換一英兩黃金。由於美元的價值與黃金交換比率固定下來,又可隨時兌換為黃金,因此美元就取代黃金,變成國際貿易中主要的交換媒介。美元變成了世界貨幣,從而促使美國資本家在戰後到全世界各地展開大規模投資。
除此之外,國際間的匯率也必須遵循一些特定的規則,在布列敦森林會議中也建立了國際貨幣基金(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簡稱IMF),主要是以美國懷特方案為基礎,採取「基金制」,於1946年2月正式成立。它對於會員國具有資金融通、提供資料及建議、規劃匯率與外匯管製措施,以促進世界經濟發展的多種功能。同時,也成立了世界銀行(World Bank)以幫助低度發展的經濟體系合併成為世界性資本經濟體。
如上所述可以知道,布列敦森林體系下的固定匯率制,實質上是一種可調整的釘住匯率制,它兼有固定匯率與彈性匯率的特點,即在短期內匯率要保持穩定,這類似金本位制度下的固定匯率制﹔但它又允許在一國國際收支發生根本性不平衡時可以隨時調整,這一點又類似彈性匯率。
然而,在60年代末期,匯率的浮動,變的越來越明顯。起初,戰後匯率的決定是由壓倒性的美國經濟所主宰,剛開始這樣的假設是正確的,因為一直到1950年美國經濟有大量的國際收支平衡盈餘。然而,在歐洲經濟體系復甦後,美國的國際收支平衡變成赤字。一直到1958年以後赤字就漸漸的擴大。
之後,由於美國長期的貿易逆差,導致黃金大量外流,1971年8月15日,美國總統尼克森宣布美元貶值和美元停兌黃金,布列敦森林體系開始崩潰,但由於美元是關鍵貨幣,任由美元浮動將嚴重破壞國際金融秩序,因此美國與各主要工業國家先後舉行一連串的雙邊及多邊會議,直到1971年12月十國集團達成了「史密森協議」(Smithsonian Agreement),宣布美元貶值,由1盎司黃金等於35美元調整到38美元,匯兌平價的幅度由1%擴大到2.5%,但到1973年2月,美元第二次貶值,歐洲國家及其他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紛紛退出固定匯率制,固定匯率制徹底瓦解。
後布列敦森林體系固定匯率的解體
固定匯率制解體的原因主要是美元供需與黃金儲備之間的矛盾造成的。貨幣間的兌換平價只是戰後初期世界經濟形勢的反映,美國依靠其雄厚的經濟實力和黃金儲備,高估美元,低估黃金,而隨著日本和西歐經濟復甦和迅速發展,美國的霸權地位不斷下降,美元加劇了黃金供需狀況的惡化,特別是美國為發展國內經濟及對付越南戰爭造成的國際收支逆差,又不斷增加貨幣發行,這使美元遠遠低於金價,使黃金官價越來越成為賣方一相情願的價格。加之國際市場上投機者抓住固定匯率制的瓦解趨勢推波助瀾,大肆借美元對黃金下賭注,進一步增加了美元的超額供應和對黃金的超額需求,最終美國黃金儲備面臨枯竭的危機,不得不放棄美元金本位,導致固定匯率制徹底崩潰。
大戰結束不久時,歐洲各國和日本才開始重建,在資本及民生物資非常缺乏的情況下,致使美國有著廣大的出口市場,因此戰後的前幾十年中,美國商品貿易有著大量的順差,一直到五十年代底並不存在境外美元過多的問題。但隨著歐洲國家和日本的經濟重建,新投資建設的生產設備帶來更高的生產效率,甚至產品品質和生產成本往往比美國更具競爭力,因此美國國際收支總和於五十年代底開始產生逆差,美元回到美國換取黃金的數量也在增加中。此後隨著美國資本家繼續地大量對外投資,以及每年支付全世界各軍事基地的開支,美國的國際收支逆差不斷持續,在境外累積的美元亦持續增加,美國黃金儲存量下降,加上美國濫用其世界貨幣供應者的角色,隨心所欲地印刷美元,造成的通貨膨脹卻由他國在維持固定匯率的壓力下來承擔,最後導致美元和黃金原訂的價格再也維持不下去,固定匯率於是在1971年崩潰,1973正式宣佈解體。
固定匯率的解體意味著國際金融紀律的完全鬆弛,外部不再能對國家的行為施加約束,因為當匯率固定不變時,國際收支不平衡必然會促使各國國內進行調
整或對經濟活動作出變更。但是當固定匯率廢除之後,各國為了改善其貿易競爭能力進而使本國貨幣貶值時,在經濟高度依存的世界裡,世界貨幣體系將越來越不穩定,反覆無常的匯率波動又將引起國際經濟混亂的蔓延。
一般而言,全球金融體系自1973年3月以後,以美元為中心的固定匯率制度就不復存在,而被浮動匯率制度所代替。
實行浮動匯率制度的國家大都是世界主要工業國,如、美國、英國、德國、日本等,其他大多數國家和地區仍然實行釘住的匯率制度,其貨幣大都釘住美元、日元、法國法郎等。
在實行浮動匯率制後,各國原規定的貨幣法定含金量或與其他國家訂立紙幣的黃金平價,就不起任何作用了,因此,國家匯率體系趨向複雜化、市場化。
在浮動匯率制下,各國不再規定匯率上下波動的幅度,中央銀行也不再承擔維持波動上下限的義務,各國匯率是根據外匯市場中的外匯供需狀況,自行浮動和調整的結果。同時,一國國際收支狀況所引起的外匯供求變化是影響匯率變化的主要因素--國際收支順差的國家,外匯供給增加,外國貨幣價格下跌、匯率下滑,國際收支逆差的國家,對外匯的需求增加,外國貨幣價格上漲、匯率上浮。匯率上下波動是外匯市場的正常現象,一國貨幣匯率上漲,就是貨幣升值,下滑就是貶值。
後語
固定匯率制度的實施以布列敦森林協定時期為代表,嚴格地說,這是一種可調整的固定匯率制度,但是缺點則為各國央行需要保有足夠的國際準備以干預匯率,因而喪失貨幣市場的自主性,國內經濟容易受到國際景氣波動的干擾。
浮動匯率制度可分為純粹浮動匯率制度及管理浮動匯率制度。前者係指一國貨幣兌換他國貨幣之匯率完全由外匯供需情況決定,政府機構不加以干預。管理浮動匯率制度亦屬浮動匯率制度,匯率原則上亦決定於供需。惟當匯率變動過大或其他政策因素介入時,央行會透過公開市場操作方式,影響外匯供需,進而控制匯率在理想的範圍之內。
在浮動匯率制度之下,匯率會自動調整以反映國際收支的變動,可免於國際經濟及本國政府對本國經濟的干擾;各國國際收支能迅速自動調整,不會有金融恐慌的現象,國際貨幣制度能持續穩定。由於國際收支得以自動達成平衡,各國央行不必累積很多的外匯準備。
因此,現今世界上的外匯制度大多都是以浮動匯率或管理浮動匯率制度為主,如美國、英國、日本和其他許多國家現在所採用的制度。
世界各國匯率的決定,初期並不是如現在所見的由供給和需求所決定,而且也沒有「外匯交易」這件事,因為在那個年代,匯率有時候一整年也不變動,以下將介紹世界貨幣制度的演進。
布列敦森林體系
第二次世紀大戰結束後,為了加強國際經濟合作,重建國際貨幣秩序,恢復國際貿易的自由進行,1944年7月44個國家的代表們在美國新罕布什爾州的布列敦森林(Bretton Woods)舉行會議,以建立國際貨幣與金融交易的標準。會議中建立的標準包括,各國的貨幣不准隨意貶值以維持固定匯率,促進貿易的暢通,並順利進行資本積累,以幫助第三世界的國家重建戰後的經濟體系。
最後,此一計畫並未達到原創者懷特(Harry Dexter White)和凱因斯(John Maynard Keynes)所預期的目的,但穩定匯率的計畫卻為戰後時期創造了一個有利經濟復甦的環境。
在布列敦森林會議之前,有關重建國際貨幣制度的問題,以美國的懷特和英國的凱因斯所提出的方案最受重視。這兩個人的方案基本精神都是透過國際經濟合作組織,促進自由貿易及經濟發展,但其實施的具體方法則大不相同。最大的不同點在於,懷特的方案傾向於在世界經濟體系中設立一個穩定的價格標準,而凱因斯想要創造一個體系以促進全球經濟的成長。
在布列敦森林會議決議,將國際貨幣系統建立在一個與黃金固定的交換標準上,即是透過將美元與黃金維持在一個固定的比例(一英兩黃金定價為三十五美元),每個會員國的貨幣價格也都與美元(也就是與黃金維持)一定的比例,如此來決定各國匯率,且一旦決定下來就不能隨意更改,但允許各國的匯率在一定的小範圍內浮動。若當本國的貨幣浮動會超過或威脅到此一範圍,則本國的中央銀行必須出面干預,以使匯率維持在穩定的水準。
再者,由於美國在戰爭時因戰爭物資需求的增加,刺激了生產力,因此大戰結束時美國擁有全世界70%的黃金儲存量,美國向其他國家承諾他國央行可隨時將持有的美元以三十五美元向美國兌換一英兩黃金。由於美元的價值與黃金交換比率固定下來,又可隨時兌換為黃金,因此美元就取代黃金,變成國際貿易中主要的交換媒介。美元變成了世界貨幣,從而促使美國資本家在戰後到全世界各地展開大規模投資。
除此之外,國際間的匯率也必須遵循一些特定的規則,在布列敦森林會議中也建立了國際貨幣基金(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簡稱IMF),主要是以美國懷特方案為基礎,採取「基金制」,於1946年2月正式成立。它對於會員國具有資金融通、提供資料及建議、規劃匯率與外匯管製措施,以促進世界經濟發展的多種功能。同時,也成立了世界銀行(World Bank)以幫助低度發展的經濟體系合併成為世界性資本經濟體。
如上所述可以知道,布列敦森林體系下的固定匯率制,實質上是一種可調整的釘住匯率制,它兼有固定匯率與彈性匯率的特點,即在短期內匯率要保持穩定,這類似金本位制度下的固定匯率制﹔但它又允許在一國國際收支發生根本性不平衡時可以隨時調整,這一點又類似彈性匯率。
然而,在60年代末期,匯率的浮動,變的越來越明顯。起初,戰後匯率的決定是由壓倒性的美國經濟所主宰,剛開始這樣的假設是正確的,因為一直到1950年美國經濟有大量的國際收支平衡盈餘。然而,在歐洲經濟體系復甦後,美國的國際收支平衡變成赤字。一直到1958年以後赤字就漸漸的擴大。
之後,由於美國長期的貿易逆差,導致黃金大量外流,1971年8月15日,美國總統尼克森宣布美元貶值和美元停兌黃金,布列敦森林體系開始崩潰,但由於美元是關鍵貨幣,任由美元浮動將嚴重破壞國際金融秩序,因此美國與各主要工業國家先後舉行一連串的雙邊及多邊會議,直到1971年12月十國集團達成了「史密森協議」(Smithsonian Agreement),宣布美元貶值,由1盎司黃金等於35美元調整到38美元,匯兌平價的幅度由1%擴大到2.5%,但到1973年2月,美元第二次貶值,歐洲國家及其他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紛紛退出固定匯率制,固定匯率制徹底瓦解。
後布列敦森林體系固定匯率的解體
固定匯率制解體的原因主要是美元供需與黃金儲備之間的矛盾造成的。貨幣間的兌換平價只是戰後初期世界經濟形勢的反映,美國依靠其雄厚的經濟實力和黃金儲備,高估美元,低估黃金,而隨著日本和西歐經濟復甦和迅速發展,美國的霸權地位不斷下降,美元加劇了黃金供需狀況的惡化,特別是美國為發展國內經濟及對付越南戰爭造成的國際收支逆差,又不斷增加貨幣發行,這使美元遠遠低於金價,使黃金官價越來越成為賣方一相情願的價格。加之國際市場上投機者抓住固定匯率制的瓦解趨勢推波助瀾,大肆借美元對黃金下賭注,進一步增加了美元的超額供應和對黃金的超額需求,最終美國黃金儲備面臨枯竭的危機,不得不放棄美元金本位,導致固定匯率制徹底崩潰。
大戰結束不久時,歐洲各國和日本才開始重建,在資本及民生物資非常缺乏的情況下,致使美國有著廣大的出口市場,因此戰後的前幾十年中,美國商品貿易有著大量的順差,一直到五十年代底並不存在境外美元過多的問題。但隨著歐洲國家和日本的經濟重建,新投資建設的生產設備帶來更高的生產效率,甚至產品品質和生產成本往往比美國更具競爭力,因此美國國際收支總和於五十年代底開始產生逆差,美元回到美國換取黃金的數量也在增加中。此後隨著美國資本家繼續地大量對外投資,以及每年支付全世界各軍事基地的開支,美國的國際收支逆差不斷持續,在境外累積的美元亦持續增加,美國黃金儲存量下降,加上美國濫用其世界貨幣供應者的角色,隨心所欲地印刷美元,造成的通貨膨脹卻由他國在維持固定匯率的壓力下來承擔,最後導致美元和黃金原訂的價格再也維持不下去,固定匯率於是在1971年崩潰,1973正式宣佈解體。
固定匯率的解體意味著國際金融紀律的完全鬆弛,外部不再能對國家的行為施加約束,因為當匯率固定不變時,國際收支不平衡必然會促使各國國內進行調
整或對經濟活動作出變更。但是當固定匯率廢除之後,各國為了改善其貿易競爭能力進而使本國貨幣貶值時,在經濟高度依存的世界裡,世界貨幣體系將越來越不穩定,反覆無常的匯率波動又將引起國際經濟混亂的蔓延。
一般而言,全球金融體系自1973年3月以後,以美元為中心的固定匯率制度就不復存在,而被浮動匯率制度所代替。
實行浮動匯率制度的國家大都是世界主要工業國,如、美國、英國、德國、日本等,其他大多數國家和地區仍然實行釘住的匯率制度,其貨幣大都釘住美元、日元、法國法郎等。
在實行浮動匯率制後,各國原規定的貨幣法定含金量或與其他國家訂立紙幣的黃金平價,就不起任何作用了,因此,國家匯率體系趨向複雜化、市場化。
在浮動匯率制下,各國不再規定匯率上下波動的幅度,中央銀行也不再承擔維持波動上下限的義務,各國匯率是根據外匯市場中的外匯供需狀況,自行浮動和調整的結果。同時,一國國際收支狀況所引起的外匯供求變化是影響匯率變化的主要因素--國際收支順差的國家,外匯供給增加,外國貨幣價格下跌、匯率下滑,國際收支逆差的國家,對外匯的需求增加,外國貨幣價格上漲、匯率上浮。匯率上下波動是外匯市場的正常現象,一國貨幣匯率上漲,就是貨幣升值,下滑就是貶值。
後語
固定匯率制度的實施以布列敦森林協定時期為代表,嚴格地說,這是一種可調整的固定匯率制度,但是缺點則為各國央行需要保有足夠的國際準備以干預匯率,因而喪失貨幣市場的自主性,國內經濟容易受到國際景氣波動的干擾。
浮動匯率制度可分為純粹浮動匯率制度及管理浮動匯率制度。前者係指一國貨幣兌換他國貨幣之匯率完全由外匯供需情況決定,政府機構不加以干預。管理浮動匯率制度亦屬浮動匯率制度,匯率原則上亦決定於供需。惟當匯率變動過大或其他政策因素介入時,央行會透過公開市場操作方式,影響外匯供需,進而控制匯率在理想的範圍之內。
在浮動匯率制度之下,匯率會自動調整以反映國際收支的變動,可免於國際經濟及本國政府對本國經濟的干擾;各國國際收支能迅速自動調整,不會有金融恐慌的現象,國際貨幣制度能持續穩定。由於國際收支得以自動達成平衡,各國央行不必累積很多的外匯準備。
因此,現今世界上的外匯制度大多都是以浮動匯率或管理浮動匯率制度為主,如美國、英國、日本和其他許多國家現在所採用的制度。
2008年1月26日 星期六
從MSCI指數權重看基金資產配置
如果您打算好好的把基金的資產配置計畫好,以長期投資累積財富.MSCI指數權重比例是相當好的參考指標!
MSCI世界指數權重配置:
美國 48%
歐洲 30%
日本 10%
新興市場 8%
已開發亞洲 4%
MSCI新興市場指數權重排序:
韓國:15.6%
台灣:12.7%
中國:11.3%
巴西:10.4%
俄羅斯:10.3%
南非:8.4%
印度:6.3%
墨西哥:6%
其他:19%
投資人往往極容易受到各種媒體報導,主觀期待的迷惑,而拋棄了穩定性的考量.結果也是千篇一律,禁不起時間的考驗,最終在追高殺低中無止境的輪迴...
MSCI編制這兩個指數,會成為大部份基金投資的參考基準,就在於它加計了流通性與規模的因子.在追求報酬率的同時,也不易遭受到過大的波動.以近期投信媒體極力追捧的印度而言.整個權重佔世界指數大約0.5%.把全部資金放在新興市場單一國家基金裡,就像是持有充滿轉機的上櫃小股票一樣.賺的時候很暢快,賠的時候也是毫無翻身機會!
看過這個表,就知道當美國歐洲日本都逐步可能陷入衰退時,期待投資新興市場可以大發利市完全是天方夜談.當台積電,鴻海在大跌時,你會去期待茂矽,精英這種股票取而代之,將引領電子股持續上漲嗎??
新興市場之所以會與成熟市場作區隔,無法得到更多的投資權重,就是因為新興市場產業不夠全面,資訊不透明,容易因景氣而暴漲暴跌,甚至演變成金融危機.當全球資金和輿論過度投入並看好這個世場時,原本已經夠大的波動又再被放大.與美國房市,或者先前的瘋狂併購潮相比.或許新興市場才是吞噬消滅資金的最大巨獸!
延申閱讀:
Sensex印度股市暴跌8%,新興市場崩潰揭開序幕
加入書籤:
2008年1月25日 星期五
SEO初探:讓Google重視你家Blog的寫作小技巧
甚麼是PageRank(網頁級別):
或許您寫得出生動有趣,知識性豐富,內涵深度滿分的好文章.可惜Google得網路蜘蛛看不懂.那最終您只能孤芳自賞....其實,只要花一點點時間了解Google是怎麼搜尋整個網路世界,順手作些小改變,Google就能把您的好文推薦給全世界.這技術就叫搜尋引擎優化(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SEO.其中Pagerank就是Google判斷網頁"重要性的一種方法.
Pagerank經過下面幾的步驟來決定:
a.網頁標題與內容關鍵字密度.
b.導入連結的錨文本關鍵字.
c.逆向連結網頁的權重.
A.關鍵字密度:
當有人搜尋"SEO"這個關鍵字時,Google的spider跟本分辨不出哪篇文章寫得好,它只會計算標題和內文中提到"SEO"佔全文的比例.太低=這篇不重要.太高=作者是壞掉的錄音機??作弊??其中標題與粗體斜體字又會得到加權.因此建議:
1.一篇好文章只要講一個主題就好.
2.把關鍵字放在標題前面,不要用日期,編號當標題
3.Flash,Jsp的內容蜘蛛通通看不懂.請加些文字.
B.連結錨文本(Anchor text):
何謂SEO?
"何謂SEO?"這就是錨文本,指向超連結http://www.google.com.hk/support/
當我製作了這個超連結,當人們搜尋SEO時,google這個網頁的重要性就被加分了.這在SEO優化裡非常重要.Google很重視各種連結.
1.我們沒法控制別人要怎麼連結我們的Blog.但最常用的就是blog標題名稱.取個好名字,就贏別人一半.
2.自己文章內可以適時加入內部文章連結,不但方便閱讀舊文,也方便google.記得錨文本規則,不要只把連結貼上去.
C.逆向連結的網頁權重:
與真實世界一樣啦,如果是林志玲說:大家逛逛Yesfx這個Blog喔...那我一定光速爆紅.如果是火車站的遊民天天大喊:大家逛逛Yesfx這個Blog..聽到的大概會想:???神經病.當pagerank越高的網站將連結連到你的blog,那你的網頁pagerank也會被提高(但若網頁裡連結太多,給別人的加權值會被稀釋).
1.出外靠朋友,網路世界也是一樣,結交朋友,互換連結,對彼此都會加分.
2.無魚蝦也好.雖然書籤網連結太多加權效果不好,但多多少少可以增加曝光,勤快貼文會有積沙成塔的效果.
3.我才不相信Google會大公無私,多使用blogger.com,youtobe,adsense這些工具得到的好處一定比使用對手yhxxx還多.
SEO不能走火入魔:
SEO只是輔助的工具,不能當飯吃.Blog要能被重視,最重要的還是靠優質的內容,取得讀者的認同,這才是增加人氣與點擊率最大的關鍵因素!
加入書籤:
或許您寫得出生動有趣,知識性豐富,內涵深度滿分的好文章.可惜Google得網路蜘蛛看不懂.那最終您只能孤芳自賞....其實,只要花一點點時間了解Google是怎麼搜尋整個網路世界,順手作些小改變,Google就能把您的好文推薦給全世界.這技術就叫搜尋引擎優化(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SEO.其中Pagerank就是Google判斷網頁"重要性的一種方法.
Pagerank經過下面幾的步驟來決定:
a.網頁標題與內容關鍵字密度.
b.導入連結的錨文本關鍵字.
c.逆向連結網頁的權重.
A.關鍵字密度:
當有人搜尋"SEO"這個關鍵字時,Google的spider跟本分辨不出哪篇文章寫得好,它只會計算標題和內文中提到"SEO"佔全文的比例.太低=這篇不重要.太高=作者是壞掉的錄音機??作弊??其中標題與粗體斜體字又會得到加權.因此建議:
1.一篇好文章只要講一個主題就好.
2.把關鍵字放在標題前面,不要用日期,編號當標題
3.Flash,Jsp的內容蜘蛛通通看不懂.請加些文字.
B.連結錨文本(Anchor text):
何謂SEO?
"何謂SEO?"這就是錨文本,指向超連結http://www.google.com.hk/support/
當我製作了這個超連結,當人們搜尋SEO時,google這個網頁的重要性就被加分了.這在SEO優化裡非常重要.Google很重視各種連結.
1.我們沒法控制別人要怎麼連結我們的Blog.但最常用的就是blog標題名稱.取個好名字,就贏別人一半.
2.自己文章內可以適時加入內部文章連結,不但方便閱讀舊文,也方便google.記得錨文本規則,不要只把連結貼上去.
C.逆向連結的網頁權重:
與真實世界一樣啦,如果是林志玲說:大家逛逛Yesfx這個Blog喔...那我一定光速爆紅.如果是火車站的遊民天天大喊:大家逛逛Yesfx這個Blog..聽到的大概會想:???神經病.當pagerank越高的網站將連結連到你的blog,那你的網頁pagerank也會被提高(但若網頁裡連結太多,給別人的加權值會被稀釋).
1.出外靠朋友,網路世界也是一樣,結交朋友,互換連結,對彼此都會加分.
2.無魚蝦也好.雖然書籤網連結太多加權效果不好,但多多少少可以增加曝光,勤快貼文會有積沙成塔的效果.
3.我才不相信Google會大公無私,多使用blogger.com,youtobe,adsense這些工具得到的好處一定比使用對手yhxxx還多.
SEO不能走火入魔:
SEO只是輔助的工具,不能當飯吃.Blog要能被重視,最重要的還是靠優質的內容,取得讀者的認同,這才是增加人氣與點擊率最大的關鍵因素!
加入書籤:
債券基金(公債)投資法則
G7成員國發行的政府公債,被視為全世界最安全的投資標的.現行流通性最大的10年債,除了是保守性資金的投資核心.更成為許多國家的外匯儲備.替代過去5000年來黃金佔有的角色.
因此公債部份同時具有兩個主要身份:資金避風港和反應長期利率與經濟成長.
主要國家公債報價
美國10年債期貨走勢圖(代號TY,全世界交易量最大的指標公債)
在考慮公債投資價值時.就一定要同時考慮到以下三點.
1.通膨率與利率決策
2.殖利率曲線與存續期(Duration)
3.市場風險偏好.
a.市場風險:
當市場風險增加時(一般來講伴隨股市的下跌),資金會湧入債市,推高價格.這可以說是造成穩定債券價格無序上下波動的最大原兇.在這種狀況下進場買進債基.未來風險回落時長期的報酬率就被偷偷的侵蝕掉.因此想長期投資債基的投資人.這種狀況避開耐心等待就可以了.債基的目標大約是比市場殖利率高1%以上的報酬就算好.為了等市場風險降低,等個一季還是值得.等待其間.資金擺CD或貨市這些短期工具就可以.
b.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是個另人頭痛的事情.因為它會偷偷讓債券基金的價值減少,但大部份人不會有感覺.因此往往是在通膨後期.人們才會開始拋售債券.觀察通膨,有機會找到公債基金的賣出點,但看不出進場點.有兩個方法:1.央行的觀點:央行目標是看核心通膨 core CPI與月底PCE核心物價指數.年率只要上升超過2%且持續一季.或者出現2.5%以上數字,市場就會開始預估央行升息.2.市場觀點:10年債殖利率-TIP債券(抗通膨債券)=市場認知的通貨膨脹率(Bloomberg有TIP報價).現在的差值是2.26%.這數字如果急升過2.6%也會引發強烈通膨預期.
通膨是一個緩慢的過程.油價與食品漲價後,最終會引發全面性通膨.效果會遞延.真正佔通膨因子最高的是薪資水準.因此油糧大漲時通常市場會誤以為狀況不嚴重.等一年後蔓延到薪資.通膨就極難掉下來.這就是柏南克口口聲聲會以通膨當首要觀察的主因.
這就是現在最大的疑慮.一但憂慮成真.通膨+避險資金退潮債基跌超過5%算秤常!
c.殖利率曲線與存續期(Duration)
這兩個部份一般是市場觀察債券基金的進場點用的.殖利率曲線就是短天期到長天期利率的比較.正常應該是時間越長利率越高.當殖利率曲線反轉.短天期高於長天期,表示未來降息與經濟成長可能反轉.那可能是債基的買點.存續期是指債券收回資金的平均時間.當存續期越長,對利率變化就會越敏感.大型的債券基金都是債券的買方.無法作空.因此當市場可能降息.債基會增加Duration.長天期債券會被追捧.反之,預期不降息或升息時.資金往短債跑.仔細觀察2年~30年債波幅與期貨交易量,有時能看出些跡象!
但這部份並非絕對.2年前英國殖利率曲線反轉時買英債的現在應該賠不少.這一陣子整個華爾街把Duration拉高到極限也是生死未卜..還是要考慮一下通膨現況比較好.畢竟買債基沒擺個一兩年跟本只是送手續費給銀行而已.
公債基金的報酬率還有個特點.它是不計入匯差的.歐元債基就是歐元計價,美元債基是美元計價.台灣的投資人在買債基時要另外考慮匯差贏虧.但新興市場債基投資新興市場,基金報價卻是歐元或美元.所以匯率贏虧是內含的.當然報酬率線圖波動就更大了.但實際上公債匯差影響還是相當大.尤其是非美債
結論:現在從通膨和從殖利率曲線看公債會得到完全矛盾的結論.這正是近期尷尬之處.何時解決.不得而知.希望柏老能解開這個結.
加入書籤:
因此公債部份同時具有兩個主要身份:資金避風港和反應長期利率與經濟成長.
主要國家公債報價
美國10年債期貨走勢圖(代號TY,全世界交易量最大的指標公債)
在考慮公債投資價值時.就一定要同時考慮到以下三點.
1.通膨率與利率決策
2.殖利率曲線與存續期(Duration)
3.市場風險偏好.
a.市場風險:
當市場風險增加時(一般來講伴隨股市的下跌),資金會湧入債市,推高價格.這可以說是造成穩定債券價格無序上下波動的最大原兇.在這種狀況下進場買進債基.未來風險回落時長期的報酬率就被偷偷的侵蝕掉.因此想長期投資債基的投資人.這種狀況避開耐心等待就可以了.債基的目標大約是比市場殖利率高1%以上的報酬就算好.為了等市場風險降低,等個一季還是值得.等待其間.資金擺CD或貨市這些短期工具就可以.
b.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是個另人頭痛的事情.因為它會偷偷讓債券基金的價值減少,但大部份人不會有感覺.因此往往是在通膨後期.人們才會開始拋售債券.觀察通膨,有機會找到公債基金的賣出點,但看不出進場點.有兩個方法:1.央行的觀點:央行目標是看核心通膨 core CPI與月底PCE核心物價指數.年率只要上升超過2%且持續一季.或者出現2.5%以上數字,市場就會開始預估央行升息.2.市場觀點:10年債殖利率-TIP債券(抗通膨債券)=市場認知的通貨膨脹率(Bloomberg有TIP報價).現在的差值是2.26%.這數字如果急升過2.6%也會引發強烈通膨預期.
通膨是一個緩慢的過程.油價與食品漲價後,最終會引發全面性通膨.效果會遞延.真正佔通膨因子最高的是薪資水準.因此油糧大漲時通常市場會誤以為狀況不嚴重.等一年後蔓延到薪資.通膨就極難掉下來.這就是柏南克口口聲聲會以通膨當首要觀察的主因.
這就是現在最大的疑慮.一但憂慮成真.通膨+避險資金退潮債基跌超過5%算秤常!
c.殖利率曲線與存續期(Duration)
這兩個部份一般是市場觀察債券基金的進場點用的.殖利率曲線就是短天期到長天期利率的比較.正常應該是時間越長利率越高.當殖利率曲線反轉.短天期高於長天期,表示未來降息與經濟成長可能反轉.那可能是債基的買點.存續期是指債券收回資金的平均時間.當存續期越長,對利率變化就會越敏感.大型的債券基金都是債券的買方.無法作空.因此當市場可能降息.債基會增加Duration.長天期債券會被追捧.反之,預期不降息或升息時.資金往短債跑.仔細觀察2年~30年債波幅與期貨交易量,有時能看出些跡象!
但這部份並非絕對.2年前英國殖利率曲線反轉時買英債的現在應該賠不少.這一陣子整個華爾街把Duration拉高到極限也是生死未卜..還是要考慮一下通膨現況比較好.畢竟買債基沒擺個一兩年跟本只是送手續費給銀行而已.
公債基金的報酬率還有個特點.它是不計入匯差的.歐元債基就是歐元計價,美元債基是美元計價.台灣的投資人在買債基時要另外考慮匯差贏虧.但新興市場債基投資新興市場,基金報價卻是歐元或美元.所以匯率贏虧是內含的.當然報酬率線圖波動就更大了.但實際上公債匯差影響還是相當大.尤其是非美債
結論:現在從通膨和從殖利率曲線看公債會得到完全矛盾的結論.這正是近期尷尬之處.何時解決.不得而知.希望柏老能解開這個結.
加入書籤: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