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際上.這樣的程式交易在過去100年來從來沒出現過.最接近這個理想的或許是10年前的LCTM.但事實證明,諾貝爾獎得處精心設計的交易,最終還是失敗收場.
大部份的技術分析都能讓人掌握超過50%以上的勝率.但為何交由電腦執行卻沒人賺翻天??最近有本書剛好提供了很不錯的解答:黑天鵝效應(這本書字小艱深,但值得一看!)黑天鵝理論基本上否認傳統常態分佈與鐘形理論描述的機率狀態.也就是說,意外發生的機率遠遠高於常態分佈的理論.但由於仍然是好幾年才會有一次重大意外.因此透過統計與經驗法則發展出來的技術分析,在99%的時間內都能發揮功效.
可是時間拉長.把意外產生的虧損加入常態的交易內.整體的報酬率就不會比無風險利率高.甚至會因為多次交易產生的成本.讓最後變成賠錢.回頭想想.把過去的交易記錄加減乘除.就能改變未來交易的期望值.獲得超額利潤.而且這樣的方法在過去100年的經濟學投資學中竟然完全找不到理論基礎.怎麼想都太詭異了些!
技術分析能把人性經常產生的交易慣性突顯出來.但交易慣性要真實的轉化成利潤,還是要靠人為的判斷.才有可能去除意外事件產生的超額虧損.
加入書籤:










4 則留言:
道理很簡單
因為經濟學上與統計學上都已經證明,過去的價格不可能存在任何意義,在任何一種市場裡都一樣
如果了解「價格理論」,就能了解為什麼技術分析完全沒有參考的價值。
這部份可以在參考Freidman與Fisher的著作上得到許多真知灼見
許多以為精通技術分析的人,往往不過是「猜對」罷了
一點心得供您參考,對習慣技術分析的朋友來說可能這樣的心得比較不容易聽下去
實際上,的確有人因技術分析賺到財富.而且技術分析300年來仍然受投資人重視.
我認為技術分析所"猜對"的部份不是偶然.而是特定的時點價格的變化會包含"人性".
人性會是千變萬化的金融行情中亙古不變的部份.把人性萃取出來.就是通過技術分析獲利的途徑.
傳統上以為技術分析可以做到客觀,沒有情緒的部份反而是沒有價值的那一部份
技術分析的確有人賺到財富,這是不能否認
不過這些人的方法,卻往往不僅只是技術分析
我也認為能夠成功猜測市場心理的人,的確能獲得巨大財富。但是這種技能之所以在經濟學上沒有意義,主要原因是:無法複製
這種skill比較像是god gift,而非是可以系統化教學,讓其他人成功複製的。
經濟學是門科學,自然得排除掉這種無法複製的知識。
但猜測市場心理的能力,我認為還是具備猜的成份居多。或許這些少數人的確猜對的機率很高,不過還是無法否證掉,「過去價格無法預測未來」這個結果。
就如同您的「騙術大全」系列文章所言,許多看似投資大師的人,其實計算投資報酬率的方法很有問題
技術分析領域裡的許多傳奇,似乎也有著一樣的問題,不是嗎?
我一直認為.就算是相同的經濟理論,技術分析,不同人用在交易上.結果也是不同.
交易是無法學習的.只能體會.因為每個人過去累積的交易經驗,遇過的行情都不一樣.因此對風險的感受也就不同.
正如很多人認為.與其說交易是一門科學,不如說它是一門藝術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