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22日 星期五
一檔值得投資20年的好股票:Nintendo
Nintendo:任天堂(Nasdaq代號NTDOY,日股代號:7974)
相關報導:
岩田聪:任天堂最成功;叛逆的总裁
岩田聪——任天堂新任总裁
從巴菲特的傳記中我深刻的體會到長期投資的本質,不是投資績優公司,或前景亮麗的產業.而是對人的投資!Wii所創造的銷量,拓展電玩的消費年齡層,令人眼睛一亮的創新等等就不再贅述.大家都有深刻的印象.不過最令人感到驚奇的,還是Wii現任總裁的能力!
在wii問世之前,任天堂是電視遊樂器的創始者.整個企業是一家極為成功的家族企業.2000年,岩田聰才被任天堂老總挖角過來.之前是下游戲軟體商的程式工程師.2002年就被指任為下任總裁.在保守的日本社會已經是難得一見.而岩田聰作的第一件事就是推翻任天堂的招牌.重新設計遊戲把手.而當年其它兩大巨頭.Sony的 PS3,微軟的Xbox角力的重點都在如何透過3D作出更精緻擬真,更流暢的畫面.每一個決策都會所有遊戲業者感到懷疑,但岩田聰還是完成了它的目標.整個開發時間一點也沒延宕.
"遊戲以娛樂為出發點",10歲以下的小孩都知道有趣才是最重要的.但成人會忘記.這種看透科技產品本質的能力.當今世上最強的大概就是蘋果的Steve Jobs.2000年時,台灣電子公司早就開發出各種小巧精緻的mp3播放器.一個才3000元台幣.功能齊全.相比較之下,Apple的ipod,造型像磚塊,價格是5倍,容量也不大.沒想到最後被殲滅的是台灣,亞洲的產品.原因是想聽音樂的人要的不是100個功能.而是"方便".岩田聰比喬布斯年輕8歲,而且身體健康.
這應該只是任天堂一個全新的起點.電視游樂器還沒攻佔線上游戲,也還沒攻佔手機.未來競爭的舞台廣大.Jobs 1997年回任蘋果至今,Apple的股價大概漲了50倍.而Nintendo的股價因金融海嘯,回到Wii問世時股價2倍的位置.這不就是傳說中逢低買進好股的絕佳時機嗎?
延申閱讀:
你家小孩沉迷網路遊戲嗎?投資ATVI心情會好很多!
加入書籤:
2009年5月17日 星期日
韓國龐大外債目前的處理模式
這篇道瓊社的新聞可以看出大概:
首爾(道瓊斯)--韓國央行(Bank of Korea)週一稱﹐由於國內外匯流動狀況已得到改善﹐該行計劃向當地銀行提供25億美元資金﹐從而幫助銀行延展即將於週四到期的40億美元貸款中的一部分。
韓國央行計劃於週二通過拍賣84天期外匯掉期向國內銀行提供25億美元資金﹐這筆資金將動用其與美國達成的貨幣互換協議的額度。
最低投標利率為0.6971%。
如果這筆資金悉數發放﹐那麼韓國央行與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eral Reserve, 簡稱Fed)於去年10月底達成的300億美元貨幣互換額度中已有125億美元被發放。
此外﹐韓國央行表示﹐已決定對此前動用該行儲備向當地銀行投放的20億美元貸款不予延期。這筆貸款將於週四到期。
~~~~~~~~~~~~~~~~~~~~~~~~~~~~~~~~~
簡單講.之前韓國一狗票的外債.現在國外主要商銀放貸意願仍然很低.從2008 Q3之後,韓國央行以外匯存底當作是展延貸款的資金來源.而目前已變成由FED透過貨幣互換協議額度來支應.也就是說去年FED大規模與全球其他央行簽定類似合約.除了避免新興市場國家違約,還順便消滅了美國公債的潛在賣壓.
在這樣的架構下.新興市場債務問題應該2009年都不會是問題.剩下的疑慮將是生產過剩與通膨.
延申閱讀:
韓國二次金融危機就差半步了(上)
韓國二次金融危機就差半步了(下)
加入書籤:
2009年5月11日 星期一
驚人的發展:油電混合科技不再是鋰電池獨霸!
本田新油電混合車Insight站上4月日本銷售冠軍 與豐田爭天下
此輛 Insight 主打項目是售價可親,價格從 189 萬日元 (19190 美元)起跳,Honda 的超小型汽車 Fit 位居其後。
Honda到底怎麼辦到的,讓油電車進入平民化時代.當價格落入2萬美元以內,很可能迅速佔領整個市場.因為車主永遠最關心的就是價格!能夠用幾乎是5折的價格賣油電車.就是因為它跳脫傳統.改採用鉛電池(實在想不到它到底如何辦到的)
人與車科技展】古河電池展出電容器一體型鉛充電電池,配備在本田“Insight”上成功行駛16萬km
在美股ADR,Honda(HMC)也展現比Toyota更強的走勢.現在已幾乎回到一年前的價格.完全無視於日本股市的疲弱與汽車業的慘況.
關鍵零組件製造商古河電池(日股代號:6937)也是多頭蓄勢待發
日本的電池科技非常領先.在今年底應對全球暖化的"哥本哈根協議"(替代京都議定書)成為全球新聞焦點時.這族群有可能受到追捧.抗暖化的最大受惠者,不是太陽能,而是汽車業的存活者!
延申閱讀:
金融海嘯後,重新檢視替代能源(綠能)產業的機會
加入書籤:
2009年5月10日 星期日
訊息解讀的要領--實戰(美國就業數據篇)
非農就業數據的重要性有在投資美股與外匯的人應該都印象深刻.之前也寫過文章討論過:迎接資金海嘯!(有效數據篇) ,2008年也實戰運用過:慘,美股出現致命性下跌.這就是我總是期待非農的好轉能帶來關鍵性大漲的主因.
這次的非農公佈:前值-66.3萬(這次把前值修正為-69.9萬).預估值-60萬,公佈實際值-53.9萬.從2008年後非農老是大幅修正前值的作法實在是個巨大的困擾.唉.這部份先不管..若看這次細目就會發現若不計算政府雇人.華爾街的分析師們預期的是正確的(ADP還是不準).也就是說非農是符合預期.而非大幅好轉.
不過請注意.1933年羅斯福採用凱因斯學派的主張.政府大量雇佣,找一堆人去種樹除草作沒產值的事,一樣把經濟與股市逆轉拉上來.而非農數據歷史經驗經常是V型反轉.現在看圖.也是如此(因為把前幾個月修正得更低...).之後花4個月非農就翻正機率還是不小,別忘了澳洲與加拿大這個月都是就業直接變成增加...
再來看一下市場的即時反應:
道瓊期指1分鐘K線圖:(美國時間7:30公佈)
公佈時略為向下,但反應不大.這是略為不如預期的反應.市場找不到對應的方向.之後多空緩慢嘗試推動行情.
再看10年債1min K線圖:
這張圖很清楚的顯示,市場把非農的結果解讀為利空.先前的預期也是偏空的較多.而行情之後的反應是"利空不跌"
我認為美股要大漲需要真正的利多.由此判斷非農並沒有達成預期的目標.但市場的局勢與過去一個月相同.行情走勢的強度領先市場.輿論仍是相對悲觀.這樣的狀況持續緩漲機率較高.等出現下一個事件時,才有機會扭轉投資人心中真正的多空感覺,轉為大漲.到時才算漲勢後半段,才能判斷是回升還是反彈末端.
之前的文章有提到.目前的走勢有可能類似1974.真相是通膨,而非經濟復甦.只要有通膨.經濟數據會亮麗到非常刺眼.請參考:
經濟蕭條與資本市場崩潰的唯一解決方案
第一次石油危機年代美國經濟發展與美元貶值
美國GDP復甦有多容易?我算給你看!
看一下美國GDP平減指數:
扣除通縮效應.美國的GDP是2%.也就是說價格下跌的通縮效應貢獻了GDP-7%以上.1月油價40元.現在是58,漲幅45%,美元指數回貶大約6%.這些很快就會反應到經濟數據上.只要通膨這個主軸不變.那我對美股的看法就不致於有太大的改變.目前對事件的判斷只是在找尋引爆漲勢的因子.現在還看不到多空轉折的關鍵何時會出現.
延申閱讀:
運用訊息解讀作投資的要領--實戰3
運用訊息解讀作投資的要領--實戰2
運用訊息解讀作投資的要領--實戰1
加入書籤:
這次的非農公佈:前值-66.3萬(這次把前值修正為-69.9萬).預估值-60萬,公佈實際值-53.9萬.從2008年後非農老是大幅修正前值的作法實在是個巨大的困擾.唉.這部份先不管..若看這次細目就會發現若不計算政府雇人.華爾街的分析師們預期的是正確的(ADP還是不準).也就是說非農是符合預期.而非大幅好轉.
不過請注意.1933年羅斯福採用凱因斯學派的主張.政府大量雇佣,找一堆人去種樹除草作沒產值的事,一樣把經濟與股市逆轉拉上來.而非農數據歷史經驗經常是V型反轉.現在看圖.也是如此(因為把前幾個月修正得更低...).之後花4個月非農就翻正機率還是不小,別忘了澳洲與加拿大這個月都是就業直接變成增加...
再來看一下市場的即時反應:
道瓊期指1分鐘K線圖:(美國時間7:30公佈)
公佈時略為向下,但反應不大.這是略為不如預期的反應.市場找不到對應的方向.之後多空緩慢嘗試推動行情.
再看10年債1min K線圖:
這張圖很清楚的顯示,市場把非農的結果解讀為利空.先前的預期也是偏空的較多.而行情之後的反應是"利空不跌"
我認為美股要大漲需要真正的利多.由此判斷非農並沒有達成預期的目標.但市場的局勢與過去一個月相同.行情走勢的強度領先市場.輿論仍是相對悲觀.這樣的狀況持續緩漲機率較高.等出現下一個事件時,才有機會扭轉投資人心中真正的多空感覺,轉為大漲.到時才算漲勢後半段,才能判斷是回升還是反彈末端.
之前的文章有提到.目前的走勢有可能類似1974.真相是通膨,而非經濟復甦.只要有通膨.經濟數據會亮麗到非常刺眼.請參考:
經濟蕭條與資本市場崩潰的唯一解決方案
第一次石油危機年代美國經濟發展與美元貶值
美國GDP復甦有多容易?我算給你看!
看一下美國GDP平減指數:
扣除通縮效應.美國的GDP是2%.也就是說價格下跌的通縮效應貢獻了GDP-7%以上.1月油價40元.現在是58,漲幅45%,美元指數回貶大約6%.這些很快就會反應到經濟數據上.只要通膨這個主軸不變.那我對美股的看法就不致於有太大的改變.目前對事件的判斷只是在找尋引爆漲勢的因子.現在還看不到多空轉折的關鍵何時會出現.
延申閱讀:
運用訊息解讀作投資的要領--實戰3
運用訊息解讀作投資的要領--實戰2
運用訊息解讀作投資的要領--實戰1
加入書籤:
訂閱:
文章 (Atom)